第(2/3)頁 那老校尉還真是個消息靈通人士,看著大家期待的眼神,只是沉聲一嘆:“若是官家肯來倒好了......可惜來的不是官家,是官家的兒子鄆王殿下!” “鄆王?怎么來了一個大王?” “一個大王來大名府作甚?” “是啊,本朝的大王可不怎么出遠門啊!” 那老校尉神神秘秘的,壓低聲音道:“本朝的大王來河北還能作甚?當然是和金賊講和的!” 動問的大名百姓都登大了眼睛,“真的能講和?金人能答應?” 那老校尉又是一聲嘆息:“金人所求的不就是金銀寶貨嗎?官家有的是錢,盡與了他們,還怕不能和嗎?” 百姓們紛紛嘆息了起來。 “唉,都是民脂民膏啊,就這么送人了......” “也不知道要給多少?該不會再加稅吧?” “一定會加稅的,要不然還能指望官家從內藏庫里往外掏?” “加稅就加稅吧,總比金賊打進了吧咱都殺了要好......” “唉,總之都是百姓苦啊!” 消息靈通的百姓們議論紛紛的時候,河北轉運使、判大名府事蔡懋正袍衫整齊的守在大名府外城的南河門外,謹守著他的宰相氣度,目不斜視的看著南方,任憑北風把他的官袍吹得獵獵作響。 河北運司和大名府的大小官員在他身后站了一大群,大多是綠袍小官,也有幾個著緋衣的大官,其中的三人還佩著劍,縮在邊角上,應該是武官。 宋朝的武官官服實行武隨文服,也就是文武官員的官服完全一樣,光看官服很難分辨。而大名府如今已經是前線,武官自然應該佩劍出城,以示備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