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東華門變亂之后,官家在東京城內的威信已然折損了七八成!”耿南仲道,“如果殿下趁機而起,高呼抗金,還怕得不到人心?人心歸了殿下,官家還能怎么樣?” “可鄆王還在河北......”趙桓小聲道。 其實他現在也不怕趙佶了,但鄆王超兇的!如果知道他篡位了,帶兵殺來可怎么辦? “殿下,”耿南仲道,“如今畢竟是宋而不是唐......鄆王所為,為天下士大夫所不喜。而宋朝乃與士大夫共之,只要鄆王出了東京去了河北,那他的大事就去了!殿下不必擔心他了。” 趙桓點點頭,“他的確不被讀書人喜歡了!”但他的眉頭馬上又皺了起來,“就怕他能得武人之心啊!” 是啊,筆桿子終究不如刀把子! ...... “太師,現在說什么都晚了,莫說三百萬歲幣和一個帝姬,就是給一千萬歲幣和十個帝姬,也擋不住金賊南下了。若想要澶淵之盟,那就得先殺死銀術可或斡里衍,一如當年殺死蕭撻凜那般!” 正在童貫的郡王府里和趙佶的求饒企圖唱反調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矮胖子,穿了件臟兮兮的襕衫,胡子拉碴,手拿一酒葫蘆,滿嘴都是酒氣。 這個看上去非常落魄潦倒的家伙,名叫趙良嗣,就是那聯金滅遼的始作俑者。他原名馬植,是遼國中京道的世家大族醫巫閭山馬家的子弟。后來投靠大宋還獻上滅遼之計,被龍顏大悅的趙佶賜了趙姓,改名良嗣。 不過他的聯金滅遼之計雖好(遼國滅掉了,不能說計不好吧),但是卻給大宋招來了災禍,所以在金宋關系日益緊張之后,他就給扣了“親金”和“畏金”的帽子,坐奪職,削五階,成了個吃閑飯的存在。在童貫從太原逃回開封后,他又依附童貫,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 童貫聽他說完這些很可能是正確的分析,只是苦笑著擺擺手:“不要說這些沒用的話了,官家叫你去你就去......若不去,咱家也保不住你。去了,九死一生,不去,十死無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