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想到此處,烏爾剛幾人看向文起的眼神中不禁是充滿希望起來。 他們當然希望能夠從文起這里撬開缺口。 而趙洞庭在帳篷內看著烏爾剛幾人的背影,眼神中盡是耐人尋味之色。 其后不多時,被文起帶到他帳篷里的烏爾剛等人終于意識到,想要在這建康保衛處元帥這打開缺口,完全是自己幾個一廂情愿。 文起咬死都不松口。 四大汗國的軍隊要想借糧、買糧,都可以,但糧食的錢另算,另外需得賠償大宋兩倍于元朝給他們的好處。 也既是說,趙洞庭之前開出的條件,他并沒有半點讓步。 烏爾剛幾人口水都說干了,黑臉、白臉,也都演全了。 最終,不得不認清楚這個事實。 但雙方最終并沒有鬧到不歡而散的地步。 畢竟,烏爾剛等人不敢這么做。 他們知道現在的情況。 若是不從宋軍這里弄到糧食,他們真的只能靠搶糧回到草原。 而宋軍,必然不會坐視他們如此。 他們的命脈可以說是捏在趙洞庭手中的。 而文起也在適當的時候起身,道:“我們大宋的條件就是這樣,四位元帥如何選,就看你們自己了。” 說著,他向帳外走去,“我去方便下,幾位自編。” 說是方便,其實自然是給烏爾剛四人商議的時間。 烏爾剛四人都是點頭,目送文起出去。 文起剛走,他們便湊到了一塊竊竊私語。 現在宋朝不愿做半點讓步,他們又不敢真的縱兵搶糧,更不敢和宋軍繼續開戰。 需要做抉擇的,只有答應和不答應。 這當真是個很難選擇的事情。 若是答應,從元朝吃出來的那些東西都得吐出來,而且還得被抽皮喝血,弄得元氣大傷。 可若是不答應,他們這些人休想安然無恙回到草原上去。 四位元帥此時都是心有戚戚。 他們當然比較傾向于答應趙洞庭的要求,畢竟這件事關乎到他們的生死。 但如此,他們回去結果只怕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國主為平息民眾怒火,肯定會推人出來頂包,他們是最合適人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