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鐘健眼中有些微厲色劃過,“若是如此,咱們自是不能坐以待斃。” 他頗有深意地看著趙洞庭,“這極境代表真金而來,無非是覺得繼續拖延下去,他們元國還能有希望延續。 待四大汗國軍到,只要咱們前線大軍將之全線擊潰,徹底讓他們的希望潑滅。 臣想,他未必會在殺到皇宮來,即便來了,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皇上不妨賞給他高官厚祿,亦或是任由他自己提要求,是會有希望招攬他的吧!畢竟,普天之下還有誰能比皇上您開出更優厚的條件? 還能有誰能比皇上您更值得讓人效忠呢?” 不得不說有的人腦袋就是好用,鐘健便是屬于這種。 他當初是農業專業出身,雖然是殿試第一,且得趙洞庭御筆親提,但還是和“軍事”、“政治”扯不上半毛錢的關系。 趙洞庭將他提拔為兵部尚書,其實未必沒有試一試的心態。 他急著提拔年輕官員,卻是沒有幾個能適合“兵部尚書”的人選。 現在看來,趙洞庭的這種做法應該是相當正確的。 不管是在國策上,亦或是在實際的運糧、征兵等具體事務上,鐘健都處理得有條不紊,且常常有讓人眼前發亮的獨到見解。 甚至現在連蘇劉義都有讓鐘健接自己班的意思,而不是僅僅再滿心想著自己的侄兒蘇泉蕩。 鐘健的這番話,將利弊分析得很清楚了。 尤其是最后這句,讓趙洞庭都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是啊! 大宋有破敵大炮,怕什么? 如果元朝敢在四大汗國到后就主動進攻,便讓他們常常破敵大炮的厲害便是! 趙洞庭可以想象,只要有足夠的破敵大炮秘密運送到前線去。 等到開戰時候,必定能夠將敵軍殺得丟盔棄甲。 到時候元朝連軍隊都沒有了,單憑有個極境強者也是屁用沒有。 至于在四大汗國到后,元軍會不會主動發起進攻,這點趙洞庭并不擔心。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 他可不相信四大汗國會白白出兵幫助元國。 而且,也絕不可能無限制的幫下去。 說到“熬”,元朝是絕對熬不過大宋的。 因為鐘健的這番話,他倒是思路完全清晰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