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野田黃雀行-《劍來》
第(1/3)頁
道觀新收的護山供奉,閽者古鶴敏銳察覺到觀外出現一絲氣機漣漪,職責所在,立即從耳房中大步走出,要去會一會那廝。只見這位“道觀新任看門童子”,頭戴一頂紫金冠,外穿淺絳色綢子長衣,內罩寶甲,腰系青玉帶,手捧一支漆黑如墨的鐵锏,威勢赫赫,站在階上,一雙眼眸精光
閃爍,厲色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速速止步,膽敢擅長本觀,小心頭顱滾地。”
不速之客,是個青色長褂的儒雅老人,暫時看不出道力深淺,不像什么大人物,更似書齋老學究,州縣官的幕客。
那人聽見古鶴的恫嚇,并無言語,只是看了眼這位觀道觀的陌生面孔。
古鶴卻只當是對方被自己給震懾住,心中自得幾分,打量這位強自鎮定的青衫客幾眼,細胳膊瘦腿的,可別被道爺嚇破了膽。瘦竹竿似的王原箓,作為觀主首徒,關于待客一事,先前有提醒過古鶴,來者是客,能夠一路御風到這邊混個熟臉的,要么是慕名而來,要么與師尊是舊識,沒
必要傷了和氣。能幫忙通報就通報了,最不濟也記錄在冊,回頭匯總,讓師尊過一眼,有個數。
古鶴卻總覺得如此軟綿風格,不是個滋味,陣仗太小,排面不夠。配不上觀道觀的名號和碧霄洞主的名頭。
便與金井道友一合計,搗鼓出這么一份更能震懾人心的開場白,這就叫先聲奪人,好教天下道官都曉得此地的門檻,高!
古鶴雖然喜歡講排場,卻沒有要借勢欺人的念頭,那也太跌價了。見那不請自來的訪客并無頂撞冒犯自己的跡象,便言語婉轉幾分,“小子莫要裝聾作啞,吾家道場規矩重,等閑之輩,不可將此地視作游覽之地,你這后生小心惹
惱了吾家觀主的清修,吃不了兜著走。”
重話也說了,好話也講了,若是這廝不知輕重,猶不領情,回頭道觀里邊多出個打雜的長工,與自己跟金井道友作了難兄難弟,倒也熱鬧些?少年道童聞聲趕來,瞧見門外那位面無表情的青衫客,就跟見著鬼似的,荀蘭陵竟是難得如此禮數,畢恭畢敬打了個稽首,口呼“青主前輩”,還不忘祝語一句“
萬壽無疆”。
陳清流笑容玩味,僅是點頭致意。
古鶴急急以心聲詢問道:“金井道友,莫非來客是位了不得的能人?”不等古鶴補救一二,少年道童來不及解釋一番,手捧麈尾的老觀主已經走出大殿,徑直來到這邊,到了道觀門口,走下臺階去,期間與古鶴擦肩而過的時候,順
便提醒一句,“你欠貧道一個境界。”
古鶴如遭雷擊,身體僵硬。先前姓陸的那廝,騙我說觀主你已經躋身十五境了,我一顆赤子之心,信以為真,怎就欠上境界了。
下了臺階待客,走到陳清流跟前,老觀主笑呵呵問道:“青主道友,此次遠游,跟中土文廟報備了沒?”
以陳清流的劍術,想要跨越天下,輕而易舉,尤其是涉及光陰長河,更是陳清流的拿手好戲。所以此問,有種故意揭短的意思。陳清流微笑道:“當然需要報備,如今文廟規矩與碧霄道友的道觀一般重,我又不是愣頭青的歲數了。壯志逐年衰,白發漸次多。既然上了年紀,要服老。何況耽
誤了三千年修道光陰,境界停滯不前,道力沒有絲毫的增進,偶爾出門拜訪故友,哪有臉跟文廟這類東家擺譜講排場,只能循規蹈矩請辭告假幾天了。”
古鶴道心一震,好家伙,這就當面告上狀了?怎的,如今浩然那邊的修士,前有陳平安,后有眼前“青主”,難道都是這般記仇,小心眼?
老觀主感慨道:“曾經的青主道友,何等意氣風發,眼中哪有什么大道藩籬,條條框框。”
陳清流不以為意,“好漢不提當年勇。”
老觀主問道:“既然去過蠻荒,見過之祠道友了?”
陳清流點頭道:“關系一般,話不投機,只是小聊了幾句。”
老觀主笑道:“開天的之祠畫地為牢,斬龍的青主束手束腳。貧道都認了些什么朋友。”
陳清流看似隨意道:“由恨轉憐,由愛生憎,這一場因果束縛,人間大道變‘天厭’成死結,需借他山之石以攻玉,陸沉誤我多矣。”
年少時所見世界是一線,直來直往,簡單明了。壯年時所處世界成一團,愛恨糾葛,皆成亂麻。
古鶴聽得如墜云霧,荀蘭陵卻知厲害。陳清流這輕描淡寫幾十個字,卻道破了三千年前那場斬龍一役的前因、過程與后果。老觀主率先挪步,帶著陳清流一起隨意縮地,仿佛是要挑選一處地界,最宜賞景人間大地,緩緩說道:“歷來自行證道者稀,借助外力脫劫者繁。一條脈絡之上,
陳清流攬因果,齊靜春挑天劫,起了個好頭,收了個好尾。難怪你們會相見投緣,原來是慨然交心的同道。”
陳清流說道:“可惜齊先生的小師弟不聽勸,死活不愿置身事外,總想要迎難而上,才算不辜負他人期望。”
老觀主笑道:“年輕人都這樣,當立第一等志。”
陳清流說道:“年輕人一多,愈發顯得天下老。”
老觀主問道:“有些事,躲是躲不掉的,可有想好如何解決?”
陳清流伸出大拇指,揉了揉眉心,“謝師姐跟那孽徒,脾氣一個比一個犟,怎么管。”
在相互間知根知底的碧霄洞主這邊,陳清流也懶得如何掩飾,沒啥家丑不可外揚的。
遙想當年。
浩蕩古今,青衫無二。天風駕海,崢嶸立浪。
仙君擲劍,擊水萬里。匹夫一怒,百川如沸。
道觀門口那邊,王原箓雙手插袖,蹲在門口臺階上,輕聲問道:“金井師兄,誰啊,能讓我們師父這么厚待,主動出門相迎。”天不怕地不怕的燒火童子,獨獨對那位青主前輩比較犯怵,只敢含糊其辭一句,“此人劍術極高,殺心奇重,卻喜好以讀書人自居。道場還在桐葉洲那會兒,每隔
一段歲月就會更換容貌、身份,主動拜訪咱們道觀,師父對這位道友,額外青眼相加。每次聚頭都不少聊。”
古鶴小心翼翼說道:“金井道友,我是不是踢到鐵板了?”
荀蘭陵瞪眼道:“怪我咯?!”
道爺讓你不可墜了吾家師尊的威風,不是讓你半點眼力都無,見著了誰都敢吆五喝六的。
古鶴怨誰都怨不到金井道友這邊,故作豪邁,灑然笑道:“這筆賬只管記在道爺頭上。”
王原箓點點頭,風骨凜凜的仗義好漢,以后有機會可以拉上戚鼓,他們仨一起游歷各州。
以前都是他幫戚鼓背鍋,吃苦不小,若能找到一個愿意主動把鍋頂在腦袋上邊的,何樂不為。
終于揀選一處絕佳地點,老觀主看向那座天下,唏噓不已,問道:“那就容我輩袖手者,斗膽居高臨下,送別一場人間逍遙游?”
來這邊本就是為了此事,陳清流點頭道:“幸甚。”
曾有一位白衣少年郎,手指青天,說過一番赤誠言語。
在那更高處的天空中,總要有一兩聲鶴唳嘶鳴,離地很遠,可就是會讓人感到悲傷。仰頭見過了,聽過了,就讓人再難忘記。
————
幽州地肺山,既是符箓派祖庭,此外道士煉丹一道的造詣成就,甲于天下,名副其實。
身材高大的青年道士,內心微動,便放下手頭的一部道書,走出樓外,看那群山間的云海舒卷,偶有成群仙鶴悠悠掠出白云,飛入青天。
一座地肺山,人間七十二福地之首,還擁有一座第六洞天。此山恰似一位功德圓滿、契合天道的得道之士,能夠自行吐納煉氣。
一州靈氣主動匯聚此地,好似臣子來這邊朝拜覲見九五之尊。山水靈氣匯聚成座座云海,聚散有常,淬煉為一股股磅礴道意。
道士能夠在這里修煉,時時刻刻有如天助,自然事半功倍。
好一處世間罕有的洞天福地,當之無愧的道家圣地。
自負如他,都要覺得占據此地,實屬德不配位。一位老道士走到這邊,見著了那位未卜先知的青年宮主,停步打了個稽首,神色歉意道:“翠微宮尹仙,拜見宮主。山中有貴客登門,是那弘農楊氏一撥身負氣運
的年輕子弟領銜,指名道姓要見宮主,他們說有事相商,十分緊要,務必要與宮主面議。尹仙失職,連累宮主分心。”
毛錐略過尹仙的那番客套話,微微皺眉,自嘲道:“一幫乳臭未干的毛頭小子,與一個只是掛名的宮主能聊什么正事,聊白玉京沒了道祖如何是好么。”
這話如何讓尹仙接話。
毛錐說道:“尹仙,直接跟他們說我一句近期不見客,若是識趣,他們留在山中隨便賞景,再有糾纏,就直接打下山去。”
尹仙欲言又止。
幽州地界,華陽宮,守山閣,弘農楊氏,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關系一直不差,未曾締結紙面結盟約卻勝似盟友。
尤其是高孤最器重的弟子,就出身弘農楊氏,有這層香火情在,一山一姓更顯融洽,道士入世與上山訪仙,各有首選。
尹仙說道:“那支上山隊伍當中,藏有奇人異士。”
毛錐淡然道:“棘手?那就讓高拂手持符劍,請出那尊太乙山神。”
太乙山神,正是地肺山的地主,華陽宮的護法神靈。
尹仙聞言便面有難色,那位地位崇高的山神,就是師尊在世之時,也是能不打擾就不打擾,一向視為平輩道友,從無調遣驅使的先例。
雖說高師弟如今是名正言順的一山之主,可要讓高拂手持信物請神出山,尹仙實在是難以啟齒,萬萬開不了這個口。
毛錐面露譏笑,問道:“若是高拂為難,那就由你親自動手。什么時候華陽宮宮主見不見客,都需要看別人的臉色了?”
這位身材高大的青年道士,作為一個外來戶,剛剛落籍華陽宮譜牒,莫名其妙搖身一變,就成了華陽宮當代主人。
但是祖師高孤,執掌權柄三千年,何等積威深重,沒有人膽敢質疑高孤的決定。
先前一場缺了祖師爺、多了個陌生青年的祖師堂議事,并無任何波瀾,整座地肺山,對于高拂接任山主,同樣沒有任何異議。
不吵不鬧,云淡風輕,各自修行,依舊清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前旗|
穆棱市|
保定市|
合水县|
罗源县|
新营市|
德钦县|
项城市|
铁力市|
惠东县|
湾仔区|
蓬莱市|
西藏|
邛崃市|
石狮市|
安顺市|
千阳县|
秦皇岛市|
冕宁县|
涞水县|
五原县|
札达县|
安顺市|
乃东县|
静宁县|
兴城市|
襄汾县|
金川县|
嘉祥县|
常州市|
砀山县|
高台县|
石首市|
肇源县|
安新县|
通山县|
连南|
米脂县|
永吉县|
咸丰县|
洛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