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百八十一章 練手-《劍來》


    第(3/3)頁

    劉聚寶無奈道:“爹只是與你說些道理。”

    劉幽州笑道:“那就隨便了。”

    “幽州,待人接物交朋友,你可以大方,因為你是劉聚寶的兒子,注定一輩子都不缺錢。但是記住一件事,唯獨不能花了錢,還給人當(dāng)傻子。”

    “出了門,與人方便處處處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遇到江湖救急,就不能小氣了。”

    “但是在家里,得有規(guī)矩,得講個親疏遠(yuǎn)近。一個家族越大,規(guī)矩得越穩(wěn),當(dāng)然穩(wěn)當(dāng)不是一味嚴(yán)苛。可連嚴(yán)苛都無,絕無穩(wěn)當(dāng)。所以在我們劉氏家族,最能打人的,不是爹這個家主,也不是那些個祠堂里坐在前邊兩排的老頭子,而是被爹重金請來家塾的夫子先生們,小時候,立規(guī)矩記規(guī)矩的時候,都不吃幾頓打。大起來出了門,就要吃苦,關(guān)鍵是吃了苦頭還會覺得自己沒錯。”

    “所以哪怕某些時候,先生們打得沒道理了,或是打得重了,爹一樣不管。誰敢勸敢攔,哪個婆娘心疼了,抱怨個不停,爹就讓他們的男人,先撇開夫子和孩子,再當(dāng)著我面,與那娘們狠狠摔個耳光過去,打得輕了,就再打。教書先生,出手再重,一巴掌摔下去,孩子能疼幾天?換來個‘劉氏子弟也會被揍,在家里都要被打’的道理,其實還是有了個更大道理,等于我早早替劉氏子弟們賺到了第一筆錢。”

    “而這筆看不見的錢,就是未來所有劉氏子弟的立身之本之一。當(dāng)?shù)锏模袔讉€不心疼自己子女?但是門外的天地世道,毫不心疼。”

    劉幽州聽得認(rèn)真,只是難免疑惑,忍了半天,忍不住說道:“這些道理,我都早就明白了啊,何況你也知道我是知道的。”

    劉聚寶有些憋屈,爹在錢財之外,也不是個怎么會講道理的人,這些話,還是打了好久腹稿才能說出口的,好歹捧個場,假裝不曉得嘛。

    劉聚寶只得祭出一個殺手锏,笑問道:“爹問你,為何我們劉氏要暗中花那么多錢,白送給山下的各大王朝藩屬,開設(shè)學(xué)塾,讓皚皚洲的教書先生們,個個不缺錢,生活不窘迫?”

    皚皚洲山下各國,最近百多年,在開設(shè)學(xué)塾一事上,十分用心。不過藏在了很多類似各地創(chuàng)辦義莊的措施當(dāng)中,才不顯眼。

    因為那頭繡虎在成為大驪國師之前,曾經(jīng)找過劉聚寶,說如果一個國家,絕大部分的教書先生,都只有一身窮酸氣,或是一個比一個市儈精明,那么這個國家,是沒有任何希望的。強大會走向弱小,弱小會永遠(yuǎn)弱小。

    你們皚皚洲要想從俱蘆洲奪回那個“北”字,難嗎?登天之難。皚皚洲再過一千年,都比不過那個劍修如云的地方。

    真這么難嗎?其實也不難,只在一張張書桌上,至多三五百年,就能爭回。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了,山下讀書人,個個書生風(fēng)骨,意氣風(fēng)發(fā),那么皚皚洲的山上山下,就會處處充滿希望。

    劉聚寶,你有錢,很有錢。何樂不為?

    繡虎崔瀺這番言語,就像在教劉氏財神爺如何靠花錢掙錢。

    劉幽州聽了父親的那個問題,說道:“不就是為了靠著點點滴滴的移風(fēng)換俗,幫著皚皚洲從俱蘆洲手里搶回那個北字?”

    劉聚寶半天說不出話來,只好點點頭,故作高深道:“對是對的,還是想得淺了些,以后還需多琢磨多思量此事。”

    劉幽州隨口道:“必須的,我又不需要怎么修行,也不用想著如何掙錢,每天沒事就是瞎琢磨呢。”

    劉聚寶十分欣慰,好兒子,志向高遠(yuǎn)。

    至于這個極少與人打架的皚皚洲財神爺,未來十四境的合道契機,在物。

    是那天下雪花錢。

    ————

    一條流霞舟,以處處云霞作為渡船,一次次倏忽出現(xiàn)在云中,好似仙人一次次施展了縮地山河的神通,而且不耗半點靈氣。

    所以流霞舟雖然造價成本極高,文廟依舊將這種渡船列入名單,而且議事過程中,修士對此都沒有任何異議。

    渡船主人,是一位沒有參加議事的山上散淡人,中土頂尖宗門謫仙山的祖師之一,大劍仙柳洲。

    屋內(nèi)無桌椅床榻,墻上懸有一幅繡虎字帖,不是什么摹本,而是崔瀺的親筆真跡。

    墻角花幾上,擱放了一只仙家盆景,裝有一處袖珍山河,一朵白云懸空,閃電雷鳴,金光閃爍,轟隆作響,依稀可見幾條金、白顏色的纖細(xì)絲線在云中亂竄,很快就下起了一場暴雨,名副其實的蛟龍布雨。

    修士柳洲,頭別一枚墨玉簪,身穿一件紫袍,坐在一張翠綠蒲團上。

    這位公認(rèn)性情古怪的大劍仙,面如冠玉,百多年前,這位有望躋身飛升境的劍道天才,放著好好劍術(shù)不練,柳洲竟然轉(zhuǎn)去下棋了,這在當(dāng)時曾是浩然天下一件極其轟動的事情,那幾年中土神洲的山水邸報,議論紛紛,如果不是礙于謫仙山和柳劍仙的威名,估計都要直接說柳洲是不是失心瘋了。

    此刻與他相對而坐的,是一位年輕女子劍修,腰間懸掛一枚抄手硯,是早年柳洲贈送,這位劍仙還親手篆刻了一篇述劍詩,算是對不記名弟子的一種期許。

    女子正是眉山劍宗的許心愿,她也是柳洲的不記名弟子,每過十年,許心愿就有資格去謫仙山,向柳洲請教劍道。

    不到百歲的金丹劍修,其實劍道資質(zhì)很不錯了,而且她還擁有極其罕見的三把飛劍,煉劍消耗光陰遠(yuǎn)超一般劍修,耽擱了境界的攀升。

    許心愿與柳洲一一說了此次游歷的見聞。

    柳洲偶爾詢問幾句,都是些許心愿當(dāng)時沒有如何上心較真的人事。

    不知為何,柳洲哪怕對那個橫空出世的年輕隱官,好像都興趣不大,更多是與她問些小白帝傅噤的事情。

    許心愿瞥見那幅字帖,忍不住問了一個好奇數(shù)十年的問題,“柳師父你早年那把飛劍金穗,真是下棋輸給了繡虎?”

    哪怕崔瀺已死,許心愿如今提及此人,還是愿意稱呼為繡虎,不敢也不愿直呼其名。

    柳洲笑著點頭,“只是下棋輸給了崔瀺,又不是與他比拼劍術(shù),沒什么好難為情的。”

    他之所以對那傅噤如此上心,因為柳洲曾經(jīng)有一位師門摯友,可謂亦師亦友,劍術(shù)一途,對柳洲傳道極多。

    此人前世,與顧清崧號稱浩然雙絕,曾經(jīng)是一個極其喜歡、又極會吵架的山巔修士,而且膽子更大,哪怕對那個白帝城的鄭居中,一樣直言不諱,更對外公然宣稱,中土任何一家山水邸報,都可以隨便談及此事,他罵的就是鄭居中。

    一個魔道中人,竟然還有那臉面,名居中,字懷仙?

    要他看來,鄭居中只留下個姓氏就夠了。

    白帝城那邊對此并無理睬,最后他就專程去了趟黃河小洞天的龍門處,因為彩云間那座城池去不得,就去那座黃河小洞天,在瀑布之巔,與白帝城遙遙對峙,說要與鄭居中問道一場,鄭居中當(dāng)然沒有現(xiàn)身,他就自說自話,咬死一件事,只講一個道理。你鄭居中是魔道中人。

    飛升境?你是魔頭。創(chuàng)建了白帝城,一座魔道宗門,能夠在中土神洲屹立不倒?還不是魔頭?

    棋道一事,奉饒?zhí)煜孪龋慷啻螢樯綕梢靶蓿c山巔修士大打出手?你鄭居中不還是魔道修士?

    此人今生,正是傅噤。

    因為最后的下場,就是勘破不了大道瓶頸,無法躋身飛升境,兵解之時,魂魄被人悉數(shù)收攏,放入了一副仙人遺蛻當(dāng)中。

    謫仙山的宗門禁制,峰頭秘境的陣法,好友柳洲的搏命出劍,都無法改變這個結(jié)局。

    鄭居中在那謫仙山,如入無人之境。最后在那兵解處,鄭居中搬了條椅子落座,手心托起一團亂麻的修士魂魄,微笑道:“我與你好好講道理,不是你不講道理的理由。”

    一把本命飛劍金穗,都被那人隨意剝離出魂魄的柳洲,當(dāng)時滿臉血污,背靠墻壁,死撐著才能維持一線清明,讓自己不昏厥過去,怒道:“鄭城主何曾與他講理半句了,這是不教而誅!”

    “道理在行不在言,一個山上的修道之人,只有耳朵沒有眼睛怎么行。沒關(guān)系,這輩子投胎沒帶眼睛來,下輩子我送他一雙。”

    鄭居中將一位劍仙的魂魄收入袖中,起身與柳洲笑道:“我是魔頭嘛。”

    最后鄭居中還提醒柳洲對此事不要多嘴,不然就要小心下輩子是啞巴。

    于是曾經(jīng)的謫仙山大劍仙,就變成了白帝城的傅噤。

    小白帝傅噤。

    噤若寒蟬的噤。

    ————

    夜幕里,一艘渡船在云海中風(fēng)馳電掣,天上一輪明月好似隨行護道。

    柴伯符作為白帝城正兒八經(jīng)的譜牒修士,如今雖非祖師堂嫡傳,也不是韓俏色之流的高人親傳,別看他被柳赤誠坑了一次又一次,其實平日里在那白帝城各處,還是很有排場的,每次現(xiàn)身,身邊不是柳赤誠,就是顧璨,所以幾乎沒誰敢招惹這個境界高低飄忽不定的新面孔。

    可柴伯符二十年來,有幸多次見到鄭居中,卻從無任何言語交流,柴伯符覺得如此才合理,只想著哪天躋身了玉璞境,說不定就能與這位城主聊一句,到時候再跌境不遲。

    不曾想這次離開文廟途中,竟然與城主說上話了。

    渡船上,方才顧璨找到柴伯符,說師父請他去屋子坐坐。

    柴伯符只好暫停修行,從小天地退出心神。聽聞此事,柴伯符沒有半點欣喜,反而像是聽聞噩耗,挨了一個晴天霹靂。

    自己也沒做什么欺師滅祖的勾當(dāng)啊,哪里需要城主親手清理門戶?

    跟隨顧璨身后,走在廊道里邊,柴伯符什么都沒想,反正都沒用,一路渾渾噩噩,來到了鄭居中門外,顧璨輕輕敲門再推門,側(cè)身讓出道路,柴伯符獨自抬腳跨過門檻,如魚蝦闖入龍?zhí)丁?

    顧璨輕輕關(guān)上門,返回自己屋內(nèi)繼續(xù)煉氣修行一門白帝城秘傳的鬼修道訣。

    鄭居中放下手中書籍,抬起頭,朝這個人生比較起起落落的昔年野修,伸出一只手掌,笑道:“坐。”

    魂不守舍的柴伯符,聽命行事,下意識就落座了,只是等到屁股挨著了椅面,就立即又抬起再緩緩落。

    好像面對這位“學(xué)究天人,大智若妖,行事外道,風(fēng)采如神”的魔道巨擘,自己做什么都是錯,不做什么也是個錯。

    柴伯符汗如雨下,只是坐在椅子上,就成了落湯雞。

    以至于這位道號龍伯的家伙,甚至沒有發(fā)現(xiàn)屋內(nèi)還坐著個韓俏色。

    鄭居中說道:“柴伯符,不用覺得此刻手足無措,進退失據(jù)就是失態(tài)。沒點敬畏之心,當(dāng)野修死得快。”

    柴伯符神色木然,只是點頭。

    鄭居中笑問道:“這些年在白帝城修行,辛不辛苦?”

    這么個瞬間,柴伯符委屈得差點淚如雨下,能不苦嗎?仿佛一顆苦膽碎了一次又一次,苦不堪言,只好木然。

    只是明知道喊冤叫苦沒啥卵用,這位曾經(jīng)在一洲山河也算叱咤風(fēng)云的老元嬰,就只能是咬牙忍住了而已。

    不過柴伯符當(dāng)下只是點點頭,依舊沒敢言語一個字。

    說實話,坐在這里,柴伯符覺得自己哪怕說句話,都是對鄭先生的冒犯。

    鄭居中說道:“韓俏色,柳道醇,傅噤他們幾個,可能都會覺得顧璨是天生的白帝城嫡傳,至于你,不太被瞧得起。”

    柴伯符還是只能點頭。這種事情,沒什么不好意思的,自己比起顧璨那個小魔頭,確實沒法比。那個小兔崽子,心眼實在太多,關(guān)鍵是學(xué)東西太快。

    鄭居中倒了一杯茶水,在桌上輕輕一推,就滑到了柴伯符身前桌子邊緣,笑道:“想人的時候喝酒,想事的時候喝茶。”

    柴伯符受寵若驚,立即身體前傾,雙手拿起茶杯,戰(zhàn)戰(zhàn)兢兢,低頭抿了一口。

    鄭居中說道:“佛家說此方天地是婆娑世界。一個人吃苦不怕,就怕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吃苦。就像山下市井,掙不著錢,不能只怨世態(tài)炎涼,旁人狗眼看人低。山下俗子茫然,苦樂不過甲子,我輩在山修道之人,無此道心,難證大道,不可得長生不朽。”

    “當(dāng)然,人力有窮盡時,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錢,是真掙不著的,有些事,是真做不成的。不過只有到了這一刻,你才有資格說一句,命中注定,天數(shù)使然。我這么講,聽得懂嗎?”

    娓娓道來。

    這個字“懷仙”的天下第一魔道修士,就像個脾氣極好的學(xué)塾夫子,在與一個值得授業(yè)解惑的學(xué)生傳道。

    柴伯符點點頭,又搖搖頭,終于開口說了第一句話,誠心誠意道:“晚輩不知道自己懂的,是不是城主希望我懂的。”

    道理其實再簡單不過,鄭居中這般神人,說話,做事,修行,豈會簡單?不管言語如何返璞歸真,柴伯符始終堅信,城主絕不至于說些自己都聽懂的話。

    在白帝城這些年的修行歲月里,柴伯符真真切切明白了一個道理。

    運氣好的人,很容易學(xué)-運氣好的人,好像怎么學(xué)都是對的。笨人就很難學(xué)聰明人了。

    鄭居中朝那柴伯符眉心處,遙遙雙指一戳,柴伯符好像癡兒開竅,瞬間就重返元嬰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屋內(nèi)一旁韓俏色眼中,她所見畫面,是顧璨敲開門,站在門外,側(cè)身讓出道路,然后師兄讓顧璨與柴伯符一起進屋子,再詢問了些柴伯符一些修行上的關(guān)隘癥結(jié),為其一一解答。所以韓俏色有些意外,不知道為何師兄愿意與這個廢物如此廢話,不對,柴伯符的確是不折不扣的廢物,可師兄卻從不說廢話。難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實是借機指點弟子顧璨道法?

    顧璨當(dāng)時推開門后,屋內(nèi)只有師父鄭居中正在獨自打譜,并無師姑韓俏色,在自己關(guān)上門的時候,見到了柴伯符剛跨過門檻,就雙腳一軟,跪倒在地,不知為何便開始伏地不起,痛哭流涕。

    而真正的那個鄭居中,站在窗口那邊,就任由那個落座“鄭居中”,在為柴伯符傳道授業(yè)。事實上,柴伯符與“鄭居中”如此這般的對話,已經(jīng)多達(dá)十?dāng)?shù)次,只是鄭居中,都不太滿意某個結(jié)果,未能達(dá)到心中預(yù)期,就摘走了柴伯符的那些記憶。璞玉需要反復(fù)琢磨,才成美玉。

    渡船窗外明月皎皎。

    那位真正的鄭居中,雙手負(fù)后,手持一卷書。

    在那些師弟師妹當(dāng)中,鄭居中已經(jīng)沒有太多栽培的興致。對于傅噤在內(nèi)的白帝城修士而言,城主鄭居中是不太露面的,極少與誰稍稍用心傳道。可事實上,哪怕只是個白帝城資質(zhì)最差的譜牒修士,鄭居中閑來無事,都會親手一一琢磨雕刻,大多又會被鄭居中一一抹平,或者覺得滿意了,才留下幾條修士自己不知不覺的心路脈絡(luò),既會幫忙鋪路搭橋,看似羊腸小道實則有望漸次登高,也會將某些看似陽關(guān)大道實則斷頭路,早早打斷,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鄭居中一直覺得修道之人的登山之路,不只在腳下,更在心頭。

    只是因為鄭居中的手段,太過神不知鬼不覺,才會顯得城主如天人隱居彩云間,不易見著。

    開山弟子,傅噤練劍,劍術(shù)要越來越接近他那個斬龍之人的祖師爺。

    關(guān)門弟子,顧璨修道,是修陳平安的禮敬天地和入鄉(xiāng)隨俗,也是吳霜降出神入化的“兵解萬物,化為己用”,還是周密的“百萬老書蟲,三食神仙字”。

    明月夜里。

    月下開窗,是你翻書還是書閱你,抑或月色借你看書?

    鄭居中的分身之一,曾經(jīng)在那嬋娟洞天,與辨認(rèn)出他根腳的崔瀺有過一次問道論道。

    崔瀺當(dāng)時問了個極好問題,皎皎明月熒熒鏡,抬頭見月誰是誰,鏡中人還是我嗎?

    鄭居中喜歡跟這樣的聰明人說話,不費勁,甚至哪怕只是幾句閑聊,都能裨益自身大道幾分。

    他曾經(jīng)為自己找出了三條躋身十四境的道路,都可以,只是難易不同,有些差異,鄭居中最大的顧慮,是躋身十四境之后,又該如何登天,最終到底哪條大道成就更高,需要不斷推演。

    當(dāng)年在那嬋娟洞天,崔瀺勘破了鄭居中的分身之一,算是早年雙方下出彩云局之后的再次相逢,崔瀺開誠布公,提出了魂魄一分為二的設(shè)想,先爭取變成兩個、三個甚至更多人,再爭取重歸同一人。不但詳細(xì)給出了所有的步驟細(xì)節(jié),崔瀺還說愿意讓鄭居中借機觀道一場。

    其實后來崔東山的那個名字,都是鄭居中當(dāng)時幫崔瀺取的,說討個好兆頭。

    大概這就是不謀而合,因為一分為二,這其實就是鄭居中要走的三條道路之一。

    而崔瀺就沒鄭居中那么自由了,一旦天下未來形勢,事不由己,勢不得已,他崔瀺就只好選擇另外一條注定會讓天地變色、再換人間的不歸路。

    崔瀺最后斬釘截鐵,勸說鄭居中,說先走這條道路,只要憑此合道十四境,此后就有了更多的可能,不然只走一條登天路,就等于必須斷絕其余兩條道路,豈不無趣?

    那次分別過后,崔瀺很快就去了家鄉(xiāng)寶瓶洲,擔(dān)任大驪國師,籌謀百年,期間一分為二,人間就多出了個崔東山。

    可惜浩然天下再無繡虎。

    崔瀺在人間最后所見之人,不是亞圣,而是從蠻荒天下趕去劍氣長城的鄭居中,只有一場很簡單的問答而已。

    “為何如此?”

    “實在不愿再讓先生傷心,失望了。所幸不曾如此。”

    “所求何事?”

    “希望鄭先生,以后可以為我那小師弟,照拂一二,不在道法,只在道心,不用太多,不要太少。”

    鄭居中當(dāng)時答應(yīng)了。

    所以之后在泮水縣城,才會為陳平安破例。

    此刻鄭居中嘆了口氣,屋內(nèi)韓俏色和柴伯符各懷心思,今夜各得其趣,一起告辭離去。

    鄭居中抬起手,用書卷輕輕敲打窗戶,坐著的那個“鄭居中”分身,身形消散,變作月色,好似一件法袍,被鄭居中穿戴在身。

    世間修道之人,煉出了陰神、陽神,可算第一次得道,算不得什么高妙幽玄的境界。因為幾乎無一例外,一旦分開,與真身隔絕心神,短則片刻,多則幾天,至多數(shù)月數(shù)年,其實就會是“兩個人”了,而且推著時間推移,原本同一人會越來越不同,除非是陰神歸竅、陽神歸位,將各自記憶熔鑄一爐,還需道心分出個主次,才算重新一人。

    故而這位白帝城城主的十四境合道契機,就是那個例外。

    人間有兩個鄭居中。

    一模一樣,絲毫不差。哪怕分開千百年,各自遇見不同的千百事千萬人,某個道心,始終如一。

    所以鄭居中不但已是十四境。

    還是一人兩個十四境大修士。

    一個在此浩然渡船上,一個身在蠻荒天下金翠城中。

    鄭居中他既然是斬龍之人的弟子,又喜歡下棋,不如就將蠻荒天下托月山,作為棋盤上的那條被屠大龍。

    ————

    春露圃先前那場祖師堂議事,氛圍凝重得落針可聞。

    林嵯峨這位老婦人,好像置身事外了,臉上只有笑意。

    可事實上,老婦人當(dāng)年才是那個往落魄山寄信之人,信上措辭甚至顯得極為咄咄逼人,可好像只要見著了那個年輕劍仙,老婦人就覺得沒她什么事了。

    宋蘭樵與唐璽對視一眼,既覺得情況形勢,頗為棘手,畢竟山上人情難攢易散,可兩人內(nèi)心又如釋重負(fù)。

    因為山主談陵,說她會馬上動身,親自走趟落魄山。

    那個在春露圃管錢、外界卻只將唐璽視為財神爺?shù)母哚裕f要與山主同行,談陵卻沒有答應(yīng)。

    掌律祖師就問山主為何不是去追那陳劍仙,何必繞遠(yuǎn)路。

    宋蘭樵和唐璽再次對視一笑,豬腦子。之前幾場祖師堂議事,這位掌律與高嵩兩個,其實都沒少在宋蘭樵的師父那邊拱火。

    談陵好像有些疲憊,揮揮手,示意議事結(jié)束,只單獨留下了林嵯峨,與老婦人問了些與那陳山主的閑聊。

    談陵乘坐宋蘭樵的那條渡船,去往骸骨灘,等待披麻宗的跨洲渡船之時,這位女子元嬰老祖師,難免憂心忡忡,不知到了牛角山渡口,等到了那個年輕宗主,自己是否能夠挽回局面。

    而那遠(yuǎn)游聯(lián)袂問劍一座宗門的兩人,臨近那處山頭,陳平安摸出了兩張面皮,往自己臉上一覆,遞給劉景龍一張,說身上就兩張,將就著用。

    劉景龍瞥了眼,沒伸手。因為是張女子面皮。

    陳平安還在勸,比勸酒更起勁,道:“矯情了不是?我輩劍修頂天立地,計較一張面皮做什么。”

    劉景龍只是施展了障眼法,不戴面皮,陳平安哎呦一聲,說忘記還有剩下的面皮了,又遞過去一張。

    于是一老一少兩位劍修,在那淡白杏花明月中,走到了那處宗門山腳。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云县| 运城市| 乌拉特后旗| 若尔盖县| 扎鲁特旗| 平安县| 惠州市| 虎林市| 梁河县| 洛浦县| 隆回县| 安国市| 睢宁县| 拜泉县| 成都市| 柞水县| 凌源市| 荆州市| 昭苏县| 云和县| 蕲春县| 樟树市| 甘孜县| 凭祥市| 钦州市| 水城县| 怀集县| 襄城县| 莱芜市| 平陆县| 扶风县| 云阳县| 含山县| 阿城市| 桐乡市| 天镇县| 西和县| 慈利县| 芦溪县| 林口县| 西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