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真人一到便叩關-《劍來》
第(1/3)頁
一老一小兩位道士,在長橋一端花了兩顆雪花錢,拿了兩塊仙家橘樹木牌。
張山峰輕聲問道:“師父,你的障眼法到底管不管用?我怎么覺得好像還是有很多人在瞧咱們?再說了,咱們來自趴地峰,又不是什么丟人現眼的事情,我當年出門游歷,可沒誰看出我來自趴地峰,連誤認我是桃山、指玄那些師兄們的山頭,也一次都沒有的。我按照師父的說法,只說自己是中土龍虎山的外姓天師,就更沒人信了。”
火龍真人微笑道:“想必是你那些師兄們的名頭不大吧。”
張山峰嘆了口氣,“我覺得師兄們道法都挺高的。”
火龍真人笑道:“每次慢慢悠悠上山,別別扭扭下山,你這也能瞧得出來師兄道法高?”
張山峰使勁點頭,壓低嗓音說道:“我聽山上的師侄們說過幾次,說能夠自己跑出去開峰的師兄師姐,境界高得嚇人。”
火龍真人笑呵呵問道:“怎么個高?”
張山峰搖搖頭,“這可沒個準,有說是金丹地仙的,也有說怎么都該是龍門境神仙。”
說到這里,張山峰鄭重其事說道:“師父,雖說咱們趴地峰不許隨便拿境界說事,可師侄們畢竟年紀小,這些個閑聊,是天真天性使然,師父可不許上綱上線,回去之后就逮住人發火,不然我以后還怎么在趴地峰修行,不都得背后罵我這個小師叔是亂嚼舌頭的長輩?”
火龍真人笑著點頭。
張山峰還是不太放心,“師父,你得給我句準話,不然我覺得懸乎。”
由不得張山峰不緊張兮兮,自打記事起,他就只見到師父老人家發了一次發火。
一座得以離開趴地峰單獨開山的師兄,有一次與留在趴地峰上修行的另外一位師兄,不知為何起了爭執,興許是道理沒掰扯清楚,就拿境界高低說了句話。
其實被說的那個師兄,自己都沒覺得那是需要上心的言語,不曾想明明已經酣睡兩三年的師父,破天荒從峰頂大雪堆里震散積雪,然后一閃而逝,離開了趴地峰。
當時還是個不大孩子的張山峰,正與幾位同齡人的小道童,一起忙著打雪仗呢,結果一個個面面相覷,然后繼續打雪仗,師父在與不在,都不耽誤他們嬉鬧,畢竟在趴地峰,下雪一事,可稀罕,只有師父睡著了之后,才有機會碰到,真是比過年還開心。
后來張山峰才聽說那個只是說錯了一句話的師兄,當天就被驅逐出師門了,那個師兄在趴地峰地界的邊緣地帶,跪了整整一個月,也足足磕頭了一個月,師父都沒回心轉意。其余師兄,都走上了趴地峰,但是都沒敢說話,就只是站在趴地峰上,好像他們犯錯,半點不比那個同門師兄弟更小。
張山峰大概是年紀小的緣故,是當時唯一一個敢開口詢問此事的弟子,因為他很好奇師父為什么要這么生氣。
當時師父在所有弟子都已經離開趴地峰后,對張山峰只說了兩句話。
“天底下沒有什么所謂的無心之語,只有不小心說出口的有心之言。”
“山下人,無所謂,山上人,很要命,不是要了修道之人的自己性命,就是要了更多山下凡俗夫子的命。”
張山峰還想要為那位師兄求情,火龍真人只是搖了搖頭,輕輕摸了摸小道士的腦袋,說就這樣吧,既然你那師兄,在山上修行到了路盡頭,不如去山外修修心。
此時此刻的長橋上,老真人只得親口承諾道:“好,師父就當沒聽說過這回事。”
行走在長橋上,張山峰發現有個眉眼伶俐的黃衣少年,站在不遠處怔怔出神,好像在看他們師徒倆,然后那少年轉頭就跑,一溜煙兒就沒了身影。
張山峰疑惑道:“師父這是?”
火龍真人笑道:“以前見過,打過交道。”
那邊李源一頭冷汗,撒腿狂奔,見過你大爺的見過,老子堂堂濟瀆水正,結果當年被你以水法鎮壓在大瀆水底足足個把月。
火龍真人皺了皺眉頭,轉過頭望去。
是一樣施展了障眼法的宗主孫結。
孫結硬著頭皮快步向前,沒法子,若是這位老真人只是路過水龍宗,他孫結既然得了旨意,不出現也就罷了,可老真人分明是會去龍宮洞天的,要是他孫結還留在祖師堂那邊,就于禮不合了,哪怕給老真人當面訓斥幾句,總好過自家水龍宗失了禮數。
火龍真人雖然不太樂意多出些應酬,可好歹對方是一宗之主,伸手不打笑臉人,便說道:“貧道只是與弟子來此游覽。”
與此同時,以心聲言語明明白白告訴孫結,“孫宗主,我這徒兒不太曉得山下事,煩請遮掩一二。”
孫結頓時心領神會,打了個稽首,開口笑道:“見過真人。”
火龍真人笑著點頭致意。
張山峰一頭霧水,連怎么敬稱對方都不曉得,只好還了對方一個稽首,“晚輩張山峰,見過前輩。”
孫結趕緊又還了一禮。
火龍真人的嫡傳弟子,當得起他這位水龍宗宗主的單獨一禮。
這讓張山峰有些手忙腳亂,只得又畢恭畢敬打了個稽首。
火龍真人便有些無奈。
孫結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妥,便不再繁文縟節,只說陪著真人走上一段路。
火龍真人每次下山游歷,從來獨來獨往,幾乎沒有身邊跟隨弟子的說法。無論是那位不幸兵解離世的太霞元君,還是桃山、指玄這些別脈開山的諸位弟子,哪怕個個道法通玄,可相傳從來不曾跟隨那個喜好睡覺的老真人,師徒一起云游四方。事實上,張山峰此次下山,也是多年之后的后半程,一路南下遠游到了別洲,才被自己師父找上門,然后一起游歷了中土神洲和南婆娑洲,在那之前,哪怕一路風餐露宿、饑腸轆轆,都是張山峰獨自一人,說是砥礪道法,其實就是嘗盡辛酸。
孫結將火龍真人和張山峰送到了酒樓那邊,便告辭離去。
這一路都是張山峰與他聊天,應該是擔心他師父不會應酬往來,只好弟子代勞了。
在孫結剛要轉身的時候,火龍真人這才開口說道:“李源那邊,貧道幫你說句話便是。”
孫結剛要行禮。
火龍真人擺擺手,“免了。”
張山峰在那位挺客氣的前輩走遠了之后,小聲說道:“師父你怎么也不搭理人家。”
火龍真人笑道:“不是朋友,沒得聊。朋友也不是聊出來的。”
火龍真人有些緬懷神色,自己有沒有朋友?當然有,而且還不少,可惜都是故人了。
活得太久,好像就只能一一為朋友們送別,有些可以當面道別,有些不能。
能與不能,其實都是傷感。
這與道法高低無關。
所以身邊這個弟子,能夠認識那個喜歡講道理的陳平安,認識那個喜歡寫山水游記的徐遠霞,都很好。
而張山峰和陳平安都打心眼敬重那個大髯游俠,就更好了。
意氣相投,患難與共,喝水猶勝飲酒。
有些稱兄道弟的錦上添花,花團錦簇里邊藏著刀子。
但是某些雪中送炭,是朋友手捧火炭送來的,送完之后,握拳揮別,只說小事。
離著那處“濟瀆避暑”城門還有三十四里路,張山峰問道:“師父你是怎么算出陳平安位置的?”
老真人說道:“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不過他陳平安與你牽連頗深,例如那枚天師印,還有你現在背著的這把古劍,都是他率先得到,然后轉手贈送你的機緣,才給了師父一些線索。加上陳平安剛好在北俱蘆洲,若是身處別洲,為師就更難卜卦了。”
其實還有一樁密事,火龍真人沒有與張山峰挑明,那就是當年在寶瓶洲東南那座村落的巷弄,雙方相逢,老真人作為回禮,贈送了陳平安一份見面禮,幫助那個孩子在將來的武道之路上,稍稍走得穩當些。畢竟這份可有可無的香火情,不是什么可以拿來說道的談資。
何況這個弟子覺得自己師父道法不高。
火龍真人沒覺得有半點不對。
貧道道法能有道祖高嗎?
沒有嘛。
那就是不高。
到了龍宮洞天入口處,結果一聽說需要掏出兩顆小暑錢,張山峰當時就覺得這水龍宗有些黑心了。
張山峰咬咬牙,從袖子里磨磨蹭蹭摸出兩顆小暑錢,交給看守城門的水龍宗修士。
過城門的時候,張山峰摸了摸紅漆大門上邊鑲嵌的門釘,不忘轉頭對老真人說道:“師父,要不要也摸摸看?當年陳平安說過好些鄉俗,其中上城頭走百病,過城門摸門釘,都能趕走污穢晦氣。”
火龍真人笑著搖頭,“為師就算了。”
張山峰過了城門洞,見著了那條長達九千九百九十九級的白玉臺階,頓時感慨道:“氣派,真氣派,不愧是宗字頭仙家!”
自家趴地峰,可就只有一條蜿蜒曲折的上山小路了,路上還雜草叢生,不過野果子多,張山峰下山游歷之前,就經常帶著一大幫小道童搜山,次次滿載而歸。
走到了山巔,瞧見了腳下那十六團龍壁,張山峰愈發覺得水龍宗財大氣粗,一想到這座水龍宗的仙家風范,好歹有自己那兩顆小暑錢的貢獻,便有些開心。
火龍真人笑問道:“是不是還是覺得金窩銀窩,依舊不如自家的草窩?”
張山峰點頭道:“那可不。見過了陳平安,就回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