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卷 黑澤瘞域 第十七章 洪辯-《圖符志》


    第(2/3)頁

    “很顯然,這是要考驗眾人的智慧,或者是要檢驗其它什么東西。

    總之,這個墓主人也清楚,他死后漫長的歲月里,想要保證這個墓一直隱秘潛藏也不太可能。

    雖然被發現,怎么也不能讓闖進墓里的人就這么容易過去,所以就要考驗考驗來人。”

    白云飛邊說出自己的猜測,邊不停地移動著手電光,將這個石碑前后左右都照了個遍,檢查得非常仔細。

    然后又移動著手電光,仔細地查看這個石砌通道口的另一側。

    “哈,看!看那又是什么?!”白云飛興奮地大叫道。

    大家把目光從“拷問天平”石碑移開,聚在了白云飛的手電光照射位置,并聚攏過來。

    原來在通道口另一側這里,在這邊的凹陷處,也有一面石碑。

    但這個石碑材質卻不同于前一個石碑,并非是油頁巖所刻,而是由砌成通道的花崗巖條石材質的石頭刻成。

    只見這個石碑上刻著密密麻麻的字,而這上面的字,眾人還能認出來一些。

    這些字雖然是繁體字,其中一些也非常生僻、晦澀,但畢竟要強于那天書一般的大篆,通篇讀下來后,居然也能明白個大概。

    原來,這篇文字是藏經洞里那個塑像本尊,洪辯留下來的。

    碑文主要講述了他的生平,和他是如何發現這第十七窟,并將其作為自己死后的影堂。

    洪辯,是敦煌僧人。

    俗姓吳,亦稱吳和尚、吳僧統,其父名緒芝,母親為南陽張氏。

    吳洪辯幼時出家,很有辯才,精通蕃語,傳譯佛典,精研唯識。

    任大蕃沙州釋門都法律兼攝副教授十數年。

    大中二年(848年),民族英雄張議潮在敦煌起兵,推翻吐蕃在河西的統治。

    適逢其時,吳洪辯以其河西地區僧團最高領袖的威望與地位振臂一呼,僧兵在其感召下蜂擁而起,配合張議潮義軍討伐吐蕃,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在碑文上提到,在他潛心理佛的一生中,從不為浮華所迷惑,三十年如一日,清靜修行,大力弘法。

    在他的領導與主持下,敦煌一地譯經不已,講經不斷,法會頻繁,開窟不止。

    洪辯在此時期又主持開鑿了又一大佛窟,即今敦煌莫高窟的第十六窟(后世亦稱吳僧統窟,當然,碑文上肯定沒有此記載)。

    并在開鑿第十六窟的過程中,在其甬道北壁發現一處以前便存在的秘室,并有秘道相通。

    于是洪辯便帶人多次進入秘道,研究其真相。

    但經過眾多機關、消息,折損數人后,至“拷問天平”時,便再也無法通過,至死也未能解開這個通道通往哪里這個謎。

    而當時正值戰亂,也沒太多時間研究這謎一樣的地下通道。

    且因為弄清這個通道的秘密,已經折損了一些僧侶和信眾,本打算先出去休整,擇日繼續糾集眾人繼續探索。

    但常年的兵荒馬亂,隨時要應對戰火流民,難得一時太平,便就此擱淺。

    待到后期,雖然這河西地區稍有安寧,但洪辯已年老體衰,諸般雜事,應接不暇,頗耗精力。

    而洪辯又決定利用晚年余暇一心理佛,不問它事。

    便將這仍未解開謎底的通道命人封閉,以免好奇心盛或貪心利欲之人有所圖謀,再釀成大禍。

    后又差人修成禪室,一心在此修禪悟道。

    后來待他即將圓寂前,他已感時日無多,便囑托隨眾將此禪室改成他的影堂,還特意讓人將此碑立于此處,警醒后世闖入之人。

    后封堵位于影堂處的通道口,命人在其圓寂后立上告身碑,以此封閉秘密通道口,以作屏障。

    在洪辯圓寂后,為了躲避戰亂,后世的僧侶們怕當時的那些經卷、典籍受戰火迫害,便將其大量堆積于

    洪辯的影堂內,將他的塑身雕像和告身碑都搬出去。

    至于他的棺槨,肯定是已經說不清去向。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景洪市| 泸西县| 万州区| 钟祥市| 和硕县| 军事| 商南县| 拜泉县| 广州市| 连州市| 临安市| 那坡县| 沂水县| 洛川县| 扎赉特旗| 游戏| 阳原县| 修武县| 高碑店市| 兴国县| 贵州省| 兴业县| 东阿县| 普洱| 启东市| 嵊泗县| 潜江市| 娄底市| 德昌县| 厦门市| 莫力| 安顺市| 驻马店市| 鄂尔多斯市| 阳山县| 黎城县| 玉屏| 宣武区| 汉寿县| 云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