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有無相生-《元始之章》
第(2/3)頁
老者微微一笑,點化道:“你觀那雨時天空所聚之云氣,隨著雨盡而云氣散。這雨從無到有,便是無生有,相應的,這天空云氣則是自有而復歸于無。”
一席話,只聽得一旁的帶棄受益匪淺,當即恍然大悟的插口說道:“這地面的積水,隨著時間的推移,又或者是受了烈日的灼曬便會消失無蹤,原來卻是自有還無,復歸于天的云氣了。天的云氣再經過一番積聚,重新化雨降為地面的水,那便是有無相生了。”
老者轉首望著帶棄,笑瞇瞇的道:“小家伙不錯,舉一隅而三隅反,你大概便是那位大鬧楚都蘭臺宮的帶棄小友了,不錯,果然不錯。”頓了頓,老者又道:“小友出自虎方,身透著一股血火氣息,當是蚩尤一脈了。老朽傳承自軒轅氏一脈,乃是合道,蚩尤一脈卻是破道,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否則,老朽還真想搶了你做弟子。”
帶棄聞言心內一陣疑惑,旋即想到屈原大宗師乃是眼前老者的傳人,老者聽過自己倒是不足為,但一眼看破自己的來歷傳承,卻是非同尋常。心不禁大為欽服,思索一番,問道:“敢問大圣者,何為道,何為合道,何為破道。”
“日升月落,水往低處流,舉頭俯首皆是道。喜、怒、哀、懼、愛、惡、欲,弗學而能。至于合與破,順逆之間而已。”沉吟片刻,老者緩緩說道。
帶棄若有所思,又飲過幾道茶,一眾人又論及了當今天下武道境界之劃分。
老者詳細解釋道,武者乃是剛剛開始習練蓄氣之法的初窺門徑者,武師則已開始蓄氣于體內的各大竅穴之了。待得體內那九大竅穴皆蓄滿了氣,內力便有了大幅增長,此時,即成了武士境界。待到更進一步,成功的將體內那九大竅穴徹底貫通,并運行一氣,便算是打通了體內的小周天,隨即邁入到了宗師之境。達至了宗師之境后,繼續打通體內的其余竅穴,并成功的運行大周天,則成了大宗師之境,自此,已可以短暫的懸浮于空。
當細問及圣者乃至大圣者之境時,老者笑答,在成了大宗師境界的基礎,還須尋覓并打通在身體內隱密運行著的經八脈,才能達到圣者之境界。一旦達成,從此以后便可以隨意的翱翔于天空之。至于大圣者,則需要更進一步,能夠領悟天地大道,并合于道。到了此際,已可以觀天象以尋覓時空界壁,并以之營造出特殊的洞天福地。俗話說,洞方一日,世已千年。憑此,大圣者便可以長存于世間,或許,還能夠更進一步,與此界的天地同壽。
因帶棄之前并未修習過行氣之法,以往只是憑籍著身體內在的本能而行。于是,便向老者認真請教體內行氣之軌跡與順逆。
老者耐心解釋道,其軌跡往往有跡可循,只需靜下心來認真體會便可細細把握。而關于順逆,只需沿著體內原有軌跡而行即可,無須為此擔心。并進一步解釋世事物之差異,以水落之順逆而言,原乃是處于此界偏北之地域,其順乃是指水流漩渦旋轉之方向。當下拿起一茶斗,將茶水注入,只見茶水在斗按北東南西北之順序旋轉著落入了下方茶杯之。老者又道,早年間曾經去過此界南方之域,乃是一片原始大陸,其水流漩渦旋轉之方向與此地原恰恰相反。此后,又在南北交界之正處試了試,其水流并無旋轉,而是直直落下。
聽了老者的一番悉心教導,帶棄當即便靜下心來細細微查體內的各處竅穴,并認真感受著其之間的細微關聯。盞茶工夫,便找到了許多蓄氣之竅穴,并隱隱發現了體內相對而言更為簡單的胸背之行氣循環。隨后,帶棄只是略微的試了試,便將胸背間簡單的行氣循環一舉成功貫通,并正式邁入了宗師之境界。隨著體內的那股循環之氣徹底打通,一道雄渾的氣勢在帶棄身翻騰而起。室利防及其隨行一眾人見之,無不膛目結舌,只有那老者微微含笑望著帶棄,默然不語。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凉城县|
乐业县|
高阳县|
吕梁市|
禹城市|
樟树市|
澎湖县|
台东市|
扬州市|
敦煌市|
原阳县|
富锦市|
定日县|
郧西县|
专栏|
金阳县|
迭部县|
仪陇县|
邻水|
皮山县|
宁波市|
新营市|
四平市|
肥西县|
当阳市|
彭泽县|
都江堰市|
沾益县|
嘉兴市|
张家港市|
青海省|
湖北省|
亚东县|
桂阳县|
普宁市|
监利县|
双城市|
温宿县|
浠水县|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