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二章 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1/3)頁
“李自成?”
楊信饒有興趣地看著面前的年輕人。
此刻的他依然在雨花臺上。
這里的戰事已經落幕,在張名振的近衛軍投降后,剩下少數還在負隅頑抗的將領,也迅速被倒戈的士兵淹沒,這時候他們已經開始打掃戰場了,至于他們的具體的數量目前暫時還不知道。
但應該不會少于六萬。
此前張名振部下真正的大同軍總共是七萬,至于剩下三萬是這一帶士紳拼湊的團練,這些并沒有真正參加進攻……
他們相當于輔兵。
運輸,制造工程器械,挖戰壕這一類工作。
真正用于進攻南京的,就是七萬大同軍,傷亡八千,倒戈接近五萬,加上差不多一萬倒戈的輔兵,總得算大同軍逃走的仍舊差不多一萬多,但旅一級整建制逃走的沒有,基本上就是些將領帶著親兵之類突圍。目前大同軍已經總共擴充到十二個軍,在南京城外是七個軍,旅級以上將領都是世家大族子弟,營級屬于宗族近支,只有哨級以下才是真正雇傭軍性質。
和團練一樣。
常勝軍這些團練同樣如此。
只不過他們因為規模小,所以隊一級才是,哨以上就必須有宗族背景。
士紳們組建的軍隊,不可能真正雇傭軍化,必須是宗族體系控制,他們又不可能用信仰凝聚,必然采取宗族凝聚,甚至各個軍都是地域劃分,這樣世家大族的軍官帶著一幫類似家丁的,主要由宗族組成的親兵,通常都是最精銳騎兵,然后控制真正打仗的地方募兵。
大的世家高級將領,小的世家中級將領,地方上佃戶農奴當炮灰,打起仗來上令下行,當兵的不聽話家里租的好地就沒了。
真正遇到危險了將領在親兵保護下趕緊跑路……
和過去明軍沒什么區別。
這個制度如果不是遇上楊信這種玩大殺器的,在封建時代還是很有效的,畢竟宗族加鄉里這個體系遠比單純的募兵團結。
不是士紳不努力,實在是敵人太強大。
在前線大規模倒戈開始,并且迅速蔓延開之后,那些頭腦清醒的將領就知道無力回天,緊接著就棄軍而逃,只有那些還試圖挽回敗局的反而陷入其中,在倒戈士兵的圍毆中死的死被俘的被俘。
最終這場大戰為楊信增加了包括五萬經過莫里斯式訓練的正規軍,一萬也能打仗但缺少正規訓練的輔兵,加上他目前在南京的,他僅僅在這里,就已經擁有了十二萬可戰之兵。而無錫還有一萬多蕩寇軍,昭義市還有五萬忠勇軍,也就是說他已經手握十八萬大軍,如果他愿意,還可以迅速擴充到二十萬,只要這十八萬大軍渡過長江,把鳳陽那些接過來就行。
二十萬大軍啊!
雖然現在還沒完成整合,但基礎已經打牢。
全都是莫里斯體系。
火槍輪射,長矛陣,甚至騎兵還優于莫里斯體系,而且火炮更多,這時候歐洲軍隊火炮比例甚至還沒有大同軍高,而且除了瑞典,估計也沒有三斤炮這種團炮級別的專用野戰火炮。
這樣的二十萬大軍哪怕放到歐洲都是橫掃天下的級別。
呂岑會戰總共才幾萬人呢!
造反都足夠了。
那么造反還是不造反呢?
話說這個問題很令人糾結啊。
糾結著是不是做反賊的楊都督,看著面前原本歷史上的頭號反賊,小李此時還很年輕,看上去也就二十左右,算不上英俊,至少比楊都督差距還是很大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