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點意思了!” 楊信坐在舜柯山頂的太師椅上,端著茶杯蹺著二郎腿說道。 他一身蟒袍頭戴黑色大帽,頭頂上還打著青羅傘蓋,兩旁錦衣衛手扶著刀柄侍立,很有電影里閹黨大反派的氣質,四周蕩寇軍持槍警戒,而且警戒圈擴大到兩百米,整個舜柯山頂到處都是巡邏的蕩寇軍…… 真不能浪了。 線膛槍的出現對他是巨大威脅。 哪怕這時候的線膛槍依舊很爛,但一百五十米內還是能爆頭的,美國那些刁民造英王反的時候,肯塔基步槍就已經可以做到在兩百米范圍內狙殺,沒朝華盛頓開槍那家伙據說后來被四百米外的肯塔基步槍子彈射死。而肯塔基步槍的前身是耶格步槍,耶格步槍就是這個世紀的產品,現代一桿十七世紀的耶格步槍測試九十米距離散布精度十五厘米,也就是說一個訓練有素的槍手,在九十米的距離內可以輕易把他爆頭。 之前的遠了些。 為了潛伏他們藏在一百三十米外。 但六支步槍仍然有一發子彈算準確命中,至于他臉上那下屬于意外。 真不能浪了。 科技的進步已經開始讓絕世猛將們退場了。 他們的時代已經落幕。 “看到沒有,他們看著比咱們有氣質!” 楊信說道。 他前方一里寬的山間平原上,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會戰即將打響。 不過對頭茅峰的強攻已經開始了,孔有德率領一個旅的蕩寇軍,在八尊臼炮支援下強攻常捷軍的堡壘,后者只是用木頭和石頭砌的小型寨子,畢竟在一座海拔接近兩百米的山頭上修棱堡成本還是太高。再說這座堡壘只是掩護錫山炮臺側翼的,徐霞客那幫人也根本沒想過,楊信會從這個方向進攻,而且還帶著可以抬到山頂的臼炮。 這東西在二茅峰架起轟擊頭茅峰的堡壘后,坐鎮橫山的錢士晉就知道他必須得進攻了。 然后常安軍出擊。 這支擁有兩個步兵旅加上五百騎兵的軍團,在雇傭的荷蘭軍官幫助下,在這片一里寬五里長的狹長山間平原上,布置出了標準的荷蘭旅級陣型。 準確說是三線陣。 最前面兩個營組成前鋒,每個營就是一個方陣,中間長矛兩邊火槍,火槍每四十人為一隊,隊與隊間留出通道,也就是說他們學的是最新的,因為這是荷蘭人后來改進的,不需要每列之間都有通道。另外長矛兵前面還有六十名火槍手,這樣的兩個營加起來,實際上就是一個標準的臨時團,莫里斯體系的標準作戰單位最低是營,但實際作戰時候通常都是兩個營組成一個臨時團出動。 而在前鋒后面才是真正的主戰力量,四個營組成的巨大線列,幾乎完全橫斷了一里寬的山間通道。 后面還有兩個營。 總計八個營組成前二中四后二的三線陣。 至于大炮都在砸前鋒兩旁的山坡山,依靠高度俯瞰戰場,而且騎兵結陣在旁邊為它們提供保護,這支騎兵明顯中毒太深,居然看不到長矛,應該是純粹玩歐洲的騎兵輪射那一套,這時候荷蘭人還抱著這一點,實際上歐洲騎兵都這樣,就連騎兵對攻都是拿火槍玩輪射,只有古二爺被翼騎兵教育了之后才開始改變。 但大明的新式騎兵基本上沒有這么傻的,全都是曹文詔那套,沖步兵時候用火槍,騎兵對攻就是長矛先撞一波,撞在一起后拔槍糊臉。 此刻算是整個常安軍全部出動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