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他來了-《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1/3)頁
清洗是不能清洗的。
楊信此行目的只是海關改革,建立一個真正的海關稅收體系,然后逼迫廣州本地豪強接過包稅的擔子。
清洗官場對他此行沒有任何用處。
他就是震懾而已。
當然,真有那些不開眼的跳出來,那也就只能拍死了,但如果這些官員都還算懂事,那么從他們身上榨出些油水就行了,現在對楊信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以最快速度撈銀子。
山東的地震已經發生。
以鄆城為中心的這場六級地震,目前在廣東只是得到邸報上的寥寥幾筆,具體破壞程度并沒有提,不過這個時代的房屋結構,在這個級別的地震面前完全就是渣渣。而且邸報上說的只是第一場地震,接下來的近兩個月時間里,冀魯豫交界這一帶持續地震,直到四月底才終于停下,雖然九千歲和方從哲肯定會進行救濟防止出現造反,但是……
他們手中也得有銀子才行。
而楊信就是給他們來籌集救災銀子的。
進駐澳門的第二天下午,在楊信的催促下,澳門的葡萄牙商人終于給他湊齊了第一筆罰款。
這里又不缺銀子。
實際上他們一共湊了二十八萬比索。
緊接著楊信就從徐如珂的廣東海道副使衙門發出五百里加急,將這個消息通知九千歲,告訴他已經到手一筆銀子,而這筆銀子由守誠錢莊在京城向戶部直接支付,作為葡萄牙人的第一筆罰款。山東萊蕪人的戶部尚書亓詩教,直接就可以用這筆銀子救災了,雖然具體天啟會批準多少救災款暫時還不知道,但方從哲和亓詩教肯定會盡量讓這二十萬全部用于救災。
至于官員貪墨……
這個楊信暫時也無可奈何。
但好在亓詩教那里會盡量控制的,說到底他家就在那里,出現造反的他家跟著倒霉。
總之第一筆罰款順利到手。
而同時他的部下徹底完成對澳門的控制,甚至從鑄炮廠拖出四門已經完工的十八磅重炮,直接拖到了西望洋山架起,而東望洋和炮臺山同樣架起了大炮,四個步兵營分別駐扎三處和兵工廠,艦隊的二十六艘巡洋艦開始巡弋珠江口,就這樣澳門迅速被楊信打造成了要塞。
至于其他一切照舊。
因為并不是貿易季,其實這時候澳門并不算繁忙,主要就是些跑來交易的走私商而已,而且不是什么大宗走私,就是廣州周圍鄉民,駕駛小船,甚至還有挑著擔子的,把各種貨物送到這里,由葡萄牙人收購并入庫,等待貿易季節的商船到達。
這是廣東走私的一種很重要方式。
不要小看這些小走私商,他們甚至能在官府的人到達前,把葡萄牙人的一整船香料瓜分殆盡。
他們原本是不交稅的。
他們就不是合法貿易交個屁,大明就三十六行可以貿易。
但現在他們的三大保護者全在楊信的監獄。
香山縣,駐軍,市舶司這三大賊窩的老大都在監獄里受苦呢,這里完全被楊信控制,那么他們也就只能交稅,雖然這些家伙都很惱火但也沒用,畢竟那八顆人頭就掛在碼頭,這些小走私商還是沒能力對抗大炮的。
不過讓楊信意外的是,這里面大米居然也是走私品,而且還是重要走私品。
廣州官方嚴禁民間把大米賣到這里,有銷售許可的只有三十六行的商人。
實際上廣州同樣缺糧。
這個原本大明最重要稻米產地之一,情況和蘇州差不多,因為種桑養蠶及大量種植甘蔗榨糖,導致水稻種植面積越來越少,糧食完全依賴外部補給,這樣運到澳門的米多了,廣州的米就少了。這里的葡萄牙人的確不多,但這里也是海上走私商和海盜的重要補給站,他們也得在這里買米,所以廣州官方嚴控向澳門的大米運輸。
但這樣就便宜了走私商。
被稱為白艚的運糧船不斷把大米運到這里。
而且這些船并不一定是廣東的,甚至就連福建的都有,這些白艚船甚至會造成粵東一帶糧食緊張,因為大米是這一帶運出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