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信的目的還是給他的南方蕩寇軍尋找一個根據地,而鳳陽那地方還是可以的…… 那里的確窮一點。 但那里卻是水陸交通的樞紐,控制江淮的戰略要地,對江南擁有高屋建瓴的戰略優勢。 臨淮關浮橋是淮河上唯一的橋梁。 直通清流關的大路相當于這個時代的國道。 在那里建立一個基地,以民兵為依靠建立一支真正的強軍,基本上就具備了對長江下游沿線所有城市的快速干涉能力,至于窮的問題更好解決,正好在那里推廣新作物。 當然,楊信目的并不只有這些。 “改革衛所?” 天啟疑惑地說道。 “是的,太祖創立的衛所制度其實是好的,只是后來被搞壞了,但好在這個制度還在,我們需要的就是進行改革,也就是統統按照我之前在無錫搞的,把衛所軍戶民兵化,取消他們在軍籍下的所有限制,然后把原本他們耕種的那些官田按照三四成地租租給他們。 原本軍戶是上交一半給衛所。 但問題是在軍籍體系下,這些糧食都成了養肥那些世襲將領的。 而同樣在軍籍體系下,軍戶必須服從這些將領,最后他們就變成了后者的事實上農奴。 既然這樣咱們就推倒重來。 先把鳳陽做一個試點,我從山里招募的那些棚民蕩寇軍,在處理完無錫的事情之后就暫時沒用了,但也不能把他們解散,這些人真得很好用,臣的意思是繼續招募,然后把他們安置在鳳陽,就像天津的一樣墾荒。但對外不要說是去改革衛所的,就是單純給他們一個安置點,鳳陽一帶的荒地太多,那里最適合他們墾荒種田。 這樣鳳陽各衛的將領們不會反對,甚至為了巴結臣還會配合。 然后他們就可以在那里扎根。 接著臣再去改革鳳陽各衛,那時候那些將領想反對也沒用了。” 楊信說道。 “準,這些人一切都照天津的蕩寇軍,開墾出的荒地也算兄長的,左右這次我也該給兄長封賞。” 天啟說道。 這樣就可以了。 兩人迅速拋開政務,開始繼續研究科學。 準確說是楊信給皇帝陛下解決這段時間遇到的疑惑,尤其是設計中的皇極殿鋼筋水泥化問題,實際上也沒多大技術難度,本身他倆計劃的只是用鋼筋水泥來替代那些成本夸張的楠木柱子。楊信根本就沒想過在皇極殿使用鋼筋水泥的房梁,目前他又不能提供真正鋼筋,最多只能制造鍛鐵筋,這種東西做柱子問題并不大,但做橫梁還是不太敢的。 橫梁依舊木制。 只要能把那些楠木柱子替換,三大殿造價直接下降一半。 那些巨大的楠木是三大殿的主要成本,這東西必須從南方的山林砍伐然后無數人力拖出來,再沿著長江運河一站站送來,每一根柱子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沒有這些柱子,三大殿本身花不了多少錢。 鍛鐵筋加水泥足夠解決這個問題,雖然鍛鐵不是鋼,但無非也就是加粗而已。 沒多大點事。 皇極殿說到底也就是個連房頂算上的八層樓而已。 如果不是太過于毀三觀,在一些不重要部件用竹筋都能撐住,另外還有一個成本巨大的組成是那些雕像,但這個目前天啟已經解決,用石頭雕像的確很耗費人力,但拿水泥做一個就無所謂了。就天啟剛才騎的那條龍,如果真要工匠人工恐怕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但皇帝陛下總共也就帶著幾十個工匠花了半個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