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毅然地說。 “明路?倒也不是沒有!” 楊信數著銀票說道。 “遼東危急,朝廷財政緊張,這衍圣公為文臣之首,自然不應該這樣袖手旁觀,要知道就連那些藩王都在捐錢給朝廷?!? 他緊接著說。 藩王的確有捐款的。 “孔家捐,十萬兩如何?” 孔胤植說道。 孔尚賢年紀太大,實際上已經不怎么管事,孔家就是他主持,十萬兩又不是多么大的數字,他們家族有二十多萬畝免稅祭田,但實際上這年頭全都有大量隱田,孔家到底多少土地估計他都不一定能清楚,反正曲阜知縣就是他家的,也不可能有人會查。另外這曲阜城內的商稅實際上也是歸他家的,做生意得給他家交稅,而且這樣已經幾百年,最后到底積攢了多少財富他們自己都沒數,更何況還有俸祿,還有每年不斷的賞賜。 就連上次被燒后孔府的重建都是朝廷給錢。 十萬兩真不值一提。 “應該差不多,太多就好像你們孔家富可敵國一樣?!? 楊信很體貼地說。 “再加上三年俸祿!” 孔胤植立刻說道。 楊信點了點頭。 這個數字萬歷也滿意,萬歷讓他來最單純目的就是撈錢,這個大明皇帝其實是最愛銀子了,說萬歷貪財并沒錯,他就是貪財,因為內庫的銀子可以讓他最大限度擺脫文官的控制,文官們控制他就是通過戶部的財權。 十萬兩真得已經不少了,他到死也不過給子孫攢下七百萬家底。 不過這時候大明皇帝真得很窮,至少萬歷絕對不是大明目前最有錢的人,雖然這時候鄭芝龍還沒崛起,但陳子龍所說的揚州鹽商資產三千萬,年利潤九百萬也就是這時候,也就是說大明皇帝半個世紀積攢的銀子,不及那群鹽商一年的利潤。 就這稅監礦監們還搞得民怨沸騰。 “還有,咱們大明文武并重,這才是正理,這天下到處都是文廟,卻沒有一座武廟,也難怪人們都說這儒家勢大?!? 他緊接著說。 “衍圣公上奏請重立武廟!” 孔胤植毫不猶豫地說。 “但立誰呢?” 楊信說道。 “關岳合祀?” 孔胤植說道。 京城發生了什么他當然知道,大明開國已經廢除武廟,也就是說不能再立姜子牙了,朱元璋廢的,后世子孫當然不能再立,而萬歷之前封了關羽和岳飛為圣,要立武圣當然他倆。更何況岳廟的修建已經開始,京城已經是關岳二廟,各地關岳合祀就行,正好絕大多數地方都有二者之一,現在無非就是加一座像,然后大明各地武圣廟就有了。 這項工程很容易操作。 “還有,武廟立起來,以后得有人拜祭才行,最好衍圣公帶頭,由衍圣公號召天下士子和文官都去拜武廟!” 楊信說道。 “楊兄弟的意思是?” 孔胤植問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