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宋徽宗政和四年,女真族在其部落首領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如日中天,被譽為“雷霆可汗”的阿骨打麾下的女真金鐵浮屠在同時代的蒙古游騎兵崛起前是當時中國大陸上最為恐怖的騎兵,有此強橫軍力支持,女真上層的野心家便對宋朝的富饒垂涎欲滴,兩國之間的摩擦不斷,多數情況下宋朝都是吃虧方。 這一年,許是糧食欠收,女真部落便在一支正規軍的帶領下對宋進行掠奪性試探,但他們很快便發現戰事異常順利,甚至一度搶到了中原地區的河南省,但很快便被宋朝組織的反擊打了回去。 這一場不被記載到史書中的小規模摩擦在后世看來無足輕重,但真實的歷史是很沉重的,僅就這場小戰役,便給兩國百姓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 女真部落在被擊退時留下了一地尸體和大量俘虜,這些尸體自然被挫骨揚灰,而俘虜在民族仇恨以及古代“斬首立功”的制度下統統成了無身首級送往兵部邀功。 女真高層侵略者們得到了一路搶回來的財富,那么這些親赴一線殺敵最終兵敗被斬首的普通女真兵卒得到了什么呢?僅僅一個“勇士”的口頭榮譽罷了,這真是這些兵卒需要的嗎?他們離開家庭跟隨部隊上陣,其初衷也僅僅是為了打勝仗后貴族們獎勵給他們的幾袋災荒過后糊口的糧食和半頭吃剩下的牛羊罷了,這樣,他們就能給剛剛會跑會說話,喊著要吃肉的兒子增添一點營養,讓他們能長高一點而已,所謂蠻夷其文化確實落后,但普天之下的平民,父親、母親,他們的愛子愛家之心卻是一樣的,但就這么一點災年的希冀,卻讓他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而宋朝河南的平民則承受了更多的苦難,他們被語言不通的侵略者燒殺劫掠,家破人亡,手邊又沒有鐵制武器可用于反抗,在面對突如其來的人寰慘劇時他們只能默默承受,也許,身處中國腹地,家鄉時常作為戰場的河南人民千百年來一直在替整個民族承受了大部分戰爭所帶來的災難。 戰爭過后一切好似濤聲依舊,但回不去的,是人的心。 比天災更可怕的,是人禍。家破人亡,土地荒蕪,失去產業的人們紛紛出逃,其規模甚至大于災年出逃的人數,這些難民中就有武松的父母,他們本是當地的富裕戶,武松的幾個兄弟姐妹有的學文,有的學女紅,武松則從小學武,立志長大后要當反抗女真侵略者的英雄。 但戰爭摧毀了這一切,他們一家在逃到鄰省山東時陷入了無法擺脫的困局,一家多人患上重病且無錢無糧,而家里最小的孩子還在襁褓中。 接下來便是人世間最令人心酸卻發生過無數次的慘劇,賣兒女…… 這是唯一的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