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學宮儒者們的反應,看上去似乎有些古怪,但若是做一個類比其實就很好理解了。 自家的孩子無論怎么忤逆也好,打也好罵也好,那都是自己的事情。可要是有別人家的家長這個時候跑過來說“你這孩子太叛逆,給我養好了”…… 那當然是不行的。 荀況雖然并未拜在華夏學宮之中某位大儒門下,提出的理論雖然和孟子截然相反,但從根子里來說還是提倡“禮”的,走的還是儒家的路子。 那就輪不到法家人在這里說三道四。 卻說一眾儒者坐上車馬,急匆匆的趕到荀況家門口的時候,果然看到了一群法家的學者們聚在大堂之中,正在和荀氏父子談笑。 在這其中最為激動的反而不是荀況本人而是荀況的兄長,只見荀況之兄喜滋滋的說道:“好教諸位先生得知,小子當年也曾經有幸在學宮之中得到過祭酒的指點,真真是讓人有茅塞頓開之感……” 儒家祭酒聽到這里按捺不住,邊走邊揚聲道:“說的沒錯,法家之學說確實便如同那茅塞一般,只需要稍稍用力分辨一番,便可隨意頓開了。” 眾多注意力放在荀氏父子身上的法家學者們頓時大怒轉頭,然后就看到儒家祭酒帶著一群儒家學者呼啦啦的涌進了院子之中,讓原本還算是中等之家的這個院子一下子變得擁擠起來。 儒家祭酒毫不客氣,大步邁入堂中,笑道:“老夫聽說我儒家出了一名優秀的士子,連續兩度在考試之中擊敗了法家之徒,卻不知哪一位是荀況啊?” 荀況自然是見過儒家祭酒的,在看到儒家祭酒的時候就已經站了起來,此刻更是慌忙行禮道:“弟子荀況見過祭酒。” 儒家祭酒打量了一下荀況,呵呵大笑:“好!如此年輕有為便壓過了法家之流,孔子孟子若在地下有知,亦當欣慰不已!” 法家祭酒乃是一位年紀在四十五歲左右的中年男子,此刻他看著儒家祭酒上來這三句不離勝過法家,臉色不免有些難看,忍不住出言譏嘲了一句:“儒家之星竟然不被儒家祭酒所知,這祭酒先生實在是有些失職啊。” 儒家祭酒哈哈大笑,道:“這天底下儒者何止成千上萬,老夫雖然忝為儒家之首,但也不可能將其全部認得。然而只要是儒者,那便是老夫之門人子弟,是萬萬不可能被某些別有用心之人挖了墻角的!” 身后,幾十位儒家大儒轟然應是。 面前,一群法家大能則是臉色難看。 儒家的判斷是對的,法家大能們原本是想要看看荀況的考卷上能不能挑出什么毛病,然而越看越覺得這荀況行文思想頗有法家之風,所以一群人商議之后就急急忙忙的挖墻腳來了。 當然,挖墻腳這種詞可能太過難聽,應該說是“使其幡然醒悟,知道了自己真正的道路所在,做出了自由、從心的選擇,邁下了正確的未來”。 然而法家沒有想到的是儒家的反應竟然也如此之快,這邊才剛到荀況家屁股都沒坐熱呢,儒家的人就已經聞風而至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