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何頷道:“也就是還有兩百是其他地方的士人精英?那倒是正常了。來,讓寡人看看有名單吧。” 肥義將一疊紙張遞上。 趙何展開名單,第一個名字就讓趙何咦了一聲:“荀況?他又是第一?” 這一次荀況的第一是讓趙何有些驚訝的。 和初試時候相對而言較為寬松怎么樣回答只要有知識點就能拿分的閱卷標準相比,這一次學宮試的閱卷標準根據趙何的要求是更加傾向于實務的,換句話說就是寫出來的東西越接地氣越貼近現實那么就越高分,荀況雖然才華毋庸置疑,但這年紀輕輕剛剛及冠,就能夠知道地方上的實情并且提出針對措施了? 肥義似乎早就已經想到了趙何的疑問,見狀立刻答道:“回大王,荀況的答卷就在老臣剛剛上交的資料之中。老臣已經看過了他的答卷,確實是字字珠璣,也派人調查過了他的家庭,據說其人小時候是在晉陽附近的盂縣長大,其父曾經在盂縣之中出任書吏,后來才隨當時的縣令一同來到邯鄲之中為吏,對于地方上的風土人情頗為熟悉倒也是說得過去的。” 趙何默不作聲,翻了一會拿出了荀況的答卷,來來回回的看了幾遍,心中有些感慨。 什么叫天才?天才就是小時候也天才,年輕的時候也天才,老了之后更天才! 看看人家荀況這文章,字字珠璣,簡直就特么字里行間透著天才兩個字。 這份答卷里面的許多語句雖然還和后世流傳的《荀子》一書有所出入,或者說稍顯稚嫩了一些,但可以看得出來他整個的思想架構已經初具雛形。 用后世比較通用的說法,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基本成型,差的只是人生的閱歷來進行更加深入的打磨和砥礪了。 “儒法融合……”趙何手指輕輕敲擊著桌案,突然問道:“肥師,你對荀況的這份答卷怎么看?” 肥義笑道:“大王,這份答卷就是老臣親筆錄為第一的,大王覺得呢?” 趙何楞了一下,隨后大笑起來:“是寡人想差了。” 這對君臣的應答其實并不在于答卷本身,而是在于答卷之中所透露出來的思想。 荀況此人為何在歷史上儒家內部引起了巨大的爭議,甚至被一部分儒者批評為叛徒,就是因為他的思想。 荀況的思想既有著儒家的內涵,但同時又吸收了大量的法家思想在里面,支持者認為他是兼收并蓄,反對者則認為他只是個“儒皮法骨”的假儒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