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旦人口因此而大量的集中到城市之中,那么農田就沒有人耕種了,農田沒有人耕種就代表著會餓肚子。所謂民以食為天,這顯然是國君們不喜歡看到的情形,因此對于商業和商人進行打壓,防止過多的勞動力從農業進入到商業之中就成為了必然。 商業對于趙國的改變還不止這些方面。 肥義說道這里,看了一眼旁邊的司寇周袑,道:“周司寇,你那邊進來接到的商業案件是不是明顯增多?” 周袑略微一沉吟,道:“確實如此,逐年遞增。” 肥義又看了一眼中尉趙文,道:“趙中尉,你那邊關于官商勾結的檢舉和處置的人員是不是也逐年增多?” 趙文略一沉吟,也點頭表示認同。 肥義又一一詢問了下去,果然在其他幾名重臣的相關管轄領域,和商業有關的事務同樣也是在不停的增長之中。 肥義一攤手,道:“諸位都看到了吧?商業和商人對于大趙的影響其實已經是很大的了,若是不能夠注意到這一點并且將其處理好的話,那么將來很有可能會出亂子的。” 對于肥義的警告,在場一些趙國重臣的臉上明顯有些不以為然,然而坐在上首王位的趙何卻是心中一動。 商人們繼續發展下去會成為什么?趙何當然是知道的,那就是——資本家。 在后世,資本家對于國家乃至于整個世界的影響那可是人所共知的。 即便如今的這個年代還遠遠無法和后世相提并論,但這的確是一個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不得不說,肥義作為多年的趙國執政,經驗確實豐富,能夠察覺到這個其他人都沒有察覺到的問題。 其實像趙國這么幅員遼闊的國家之前也不是沒有,秦國和楚國也可以算的上。 但問題在于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極度提倡小農地主經濟、仇視和打壓商業的,而楚國雖然并不仇視商業但境內貴族們的腐敗和盤剝無比的嚴重,都讓各自境內的商業舉步維艱。 趙國是唯一的例外,這例外當然來自于趙何作為穿越者的知識讓他了解到商業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也同樣因為趙國治國的法家思想是以慎到的“勢”理論作為基礎藍本,和秦國商鞅的“法”雖然是同為法家,但就好像是華山派的氣宗和劍宗一般有著巨大的差別。 如果現在也來一個統計gdp的話,趙國無疑能夠輕而易舉的吊打其他所有任何國家。 趙何想了想,道:“這樣吧,商部這邊的事情肥相你先多費一點心,等到藺相如回來之后,讓藺相如去解決這個事情。” 趙何話音落下之后,眾多大臣的臉色同時產生了變化。 單單是這么一句話里,趙何就至少透露出了兩個信息。 首先,大王對于商部很重視,異乎尋常的重視,否則的話也不會讓肥義進行關注,然后再讓藺相如去主持。 其次,大王看起來似乎已經將藺相如當成了肥義的接班人。 這兩個信息之中的無論哪一個都絕對是能夠影響到趙國國策乃至于將來大陸局勢的,即便是對于在場的趙國諸多重臣來說,也同樣深刻的影響著他們的政治利益。 大殿之中陷入了一片短暫的安靜之中。 趙何輕出了一口氣,笑道:“好了,接下來還是說說會盟的事情吧。” 作為穿越者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商業和農業之間的對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生產力的不足導致了相互之間對人口的爭搶。 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這種對立和沖突,其實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是提高糧食產量,具體的事例就是像后世的雜交水稻。當糧食的產量提高到只需要少量人口就能夠種植出足夠所有人食用的糧食之時,那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第二種是繼續提高商業的生產力,當生產力提高到高度自動化、機械化,甚至是從生產到運送到銷售統統都能讓機械來代替人工的時候,這個問題也同樣解決了。 以趙國現在的水平而言,顯然無法做到這兩種“治本”答案之中的任何一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