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何笑道:“那是自然。像宋地、河間地、淮北地這些地方都不算。” 肥義點了點頭,道:“即便如此,剩下的齊國領土依舊超過了開戰之前齊國的六成,而且這些土地幾百年來都處于齊國的統治之下,人心向齊,即便能夠攻占,之后統治怕也是大為不易。” 趙何不以為然,道:“我們就只先說能不能攻占,至于占領之后如何統治,完全可以隨后再談?!? 肥義想了一會,道:“說實話,如今齊國五都之中,平陸、高唐已經被攻破,剩下的只有臨淄、莒和即墨三座都城。根據之前的情報,為了抵擋主父的攻勢,齊王已經將幾乎所有能夠抽調的兵力都集中到了臨淄,一旦臨淄被攻破的話,那么主父必然俘虜了大量的齊國大臣,只需對這些齊國大臣施之以威動之以利,那便有很大的可能性說服這些人。有了這些人的幫助,攻占齊國全境就是很大可能的事情?!? 頓了一下,肥義又想起了什么,補充道:“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在于沒有任何的他國勢力插手。” 對于肥義的這一番話,趙何表示了贊同。 這種利用敵方投降高層來層層策反控制下層的策略,在歷朝歷代的征服之中并不少見,具體到趙國而言,前幾年對中山國的征服也同樣是這種套路。 有些時候降臣并不意味著就不可靠,比如說現在趙國被公認為最有希望成為下一任大將軍的人選樂毅就是來自于中山國的降臣。 有了中山國的“實習”,趙國上下在這方面的經驗還是相當不錯的。 趙何又道:“若是當真能夠并吞齊國的話,肥相覺得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夠將齊地徹底的消化完畢,讓其真正的能夠為我大趙所用呢?” 這一次,肥義思考了更長的時間才給出了答案:“老臣并無這方面的經驗,不過從中山國的經驗而言,想要控制齊國這般眾多的土地和人口,恐怕……沒有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難以辦到。” 趙國固然已經是當世大國,但齊國畢竟可是霸主之國,人口和農耕土地都超出了趙國,這樣的吞并即便不能稱為蛇吞象,那么餓狼吞獅子總還是算得上的啊,簡而言之就是很容易吃撐。 肥義憂心忡忡的說道:“不瞞大王說,這個計劃的風險實在是太高了。就算臨淄被攻破,諸侯也不會坐視大趙對齊國的吞并。就算諸侯真的坐視大趙吞并齊國,接下來趙國也必然成為眾矢之的,說不定下一次便是諸侯伐趙了……大王,三思??!” 趙何看著肥義,笑道:“寡人知道,肥相安心吧?!? 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這句話放在戰國局勢之中,絕對是很有道理的。 能夠從周朝開國上千個諸侯國之中一路幸存到現在,如果真的有人覺得當世這些國家的國君都是一群沒腦子的人,那么能這么想的人本身就絕對是沒有腦子的。 自戰國時代開啟至今一百多年的時間,兩代霸主魏國和齊國鼎盛時期都是能夠號令天下,打一個碾壓打兩個不虛的存在,為何卻又都先后衰落了呢?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其余的諸侯們聯合起來的針對。 魏國稱霸近百年,雖然大部分的戰爭都能夠得勝,但卻因為其余諸侯之間的默契,往往東邊剛打贏西邊就起火,西邊才搞定南邊又來人,如此反復之下導致魏國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戰爭都能夠獲勝,可卻又往往在勝利之后難以獲取到足夠的利益。 而且魏文侯之后的繼任者能力又不足,魏武侯逼走了文侯時代魏國第一名將吳起,又和趙國鬧矛盾丟掉了中山,接下來的魏惠王更是好大喜功連年征伐,遷都大梁導致魏國和趙國之間全面翻臉被齊國趁虛而入,最終在桂陵、馬陵之戰中被齊威王定點爆破成功,齊國從此取代魏國稱霸。 齊國稱霸之后,同樣成為了眾矢之的,只不過在齊威王的時代由于這位賢君的高超手段,諸侯多次想要針對齊國的舉動都被破壞。 到了齊宣王時代,齊國雖然對外也屢次有所戰果,比如垂沙之戰這種大勝,但最能夠讓齊國一飛沖天的機會——全面吞并燕國就被趙主父聯合其他諸侯國給阻止了。 齊宣王之后便是現在趙何的這位老丈人齊王田地,齊王比起自己父祖又要更差一些,不但任憑趙國吞并了中山,同時也沒有保護住韓魏兩個小弟,更在宋國之中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于是,一個窮兵黷武,又幾乎沒有任何外援,同時還剛剛因為孟嘗君出走而進行過一番大清洗、外強中干的齊國,終于被一直以來虎視眈眈的諸侯們再次抓住了機會,聯合擊破。 然后局面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從趙何的角度而言,到了這里,其實和他所知道的歷史已經完全面目全非了。 所以,如果趙國真的可以全面吞并齊國,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那就已經不是他腦海之中的歷史所能夠回答的問題了。 好在,這個時候的趙何也不再是那個剛剛穿越、一臉懵懂的小年輕了。 如今的趙何,是一位已經親政數年,兩次擊敗了秦王嬴稷,讓燕王姬職不得不被迫割讓二十五座城邑的趙王,他還有一個趙國截至目前為止最為出色的國君老爹,麾下更有肥義、樂毅、廉頗、藺相如、樂乘等等一大批的文臣武將。 在擊敗了齊國之后,趙國就將成為這整個華夏世界的最強霸主之國,而趙何便是這一手締造了趙國霸業的幕后之人!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趙何擁有了足夠的經驗和智慧。 人是會成長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