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年秦齊相爭的時候,兩大強國就是爭先恐后的拉攏韓魏兩國,那段時間韓魏兩國可是得了不少好處。 別的不說,函谷關一戰韓魏兩國就賺得盆滿缽滿,只可惜后來伊闕之戰全都輸回去了。 一想到這里,暴鳶就不由得看了一眼面前幾十步之外那個已經快要走到大門口的秦國將軍身影。 該死的白起。 芒卯并未察覺到暴鳶心中的思緒,或者說他此刻的注意力并沒有在那方面,稍微思索了一下之后,芒卯輕輕的嘆了一口氣,道:“暴鳶將軍所說的前景固然是好,但是在某看來,可真就未必啊。” 暴鳶愣了一下,道:“芒卯將軍為何有此一言?” 芒卯道:“暴鳶將軍莫非忘了,這秦國和趙國實際上行的都是法家之道,也便是所謂的霸道。只有齊國因為稷下學宮之緣故,行的乃是儒家之王道。王道之下,方才有了齊國和你我兩國聯合的函谷關之戰,但這霸道嘛……恐怕,將來的伊闕之戰又要再一次的發生了。所以某覺得,恐怕將來你我兩國的日子,會更加的難過了。” 暴鳶聽了芒卯的這番話,微微睜大了眼睛,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如何作答是好。 …… 大梁城的宮殿之中,正在進行著一場氣氛相當激烈的討論。 孟嘗君整個人的臉色漲紅,說話的時候口沫橫飛:“大王,如今正是大魏崛起的大好時機啊!只要魏趙一同進軍,攻破了臨淄之后便可平分整個齊國!到那個時候,天下諸侯雖多,又有誰敢瞧不起大魏?文侯、武侯之盛世再臨,亦并非空談啊!” 面對著孟嘗君的極力進諫,魏王卻多少顯得有些遲疑。 過了好一會之后,魏王才道:“孟嘗君啊,你的意思寡人自然是了解的,但是你也要考慮一下,這臨淄……當真有那么容易被攻破嗎?” 孟嘗君十分激動的說道:“大王,齊國在陶邑和高唐兩次大敗之后,早就已經喪失了能夠防守的力量,難道大王沒有發現那趙主父力主繼續進攻嗎?這便是因為趙國人也看出了這一點!如今齊國兵力空虛無比,加上人心震動,只要打到臨淄城下,那臨淄必然被攻克!臨淄一克,便是齊國滅亡之時。大魏若是不參與進去的話,一切就和大魏無關了!大王,請三思啊。” 面對著孟嘗君的勸說,魏王只是沉吟不語,直到被孟嘗君說得急了,才道:“且讓寡人考慮考慮。” 孟嘗君再三勸說未果,心中也是憤怒,干脆負氣而去。 看著孟嘗君離去的身影,魏王的眼底也不由得閃過幾絲陰霾。 孟嘗君離開之后,在場的幾名魏國大臣面面相覷,終于有人忍不住說道:“大王,這孟嘗君身為臣子卻如此咄咄逼人,實在是太過分了!” 又有人道:“大王,孟嘗君如此極力勸說大王伐齊,無非是想要借機擴大他的薛邑封地,將周圍齊國土地吞并。大王不可為了他的一己之私而讓大魏利益受損啊。” 還有人道:“大王,齊國如今雖然大敗,衰落已經成為定局,但是孟嘗君所言的攻破臨淄覆滅齊國,未免也太過匪夷所思了一些,臣以為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如今秦韓都已經開始退兵,若是大魏繼續攻伐的話,萬一被秦韓來了個背后偷襲又該如何?為今之計,應當穩穩吃下大宋和方與兩郡,便足矣。” 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 孟嘗君偌大的名氣,從齊國入魏直接出任相邦,也不知道絕了多少魏國大臣的念想。 加上孟嘗君其人心高氣傲,行事又頗為霸道,自然又更加不為眾人所喜,以至于今日一走之下竟然遭到了同僚們的群起而攻之,就連幾個往日和他頗為親善的魏國大臣也是一言不發,沒有任何想要為他解釋的意思。 而且這些大臣們的話也不是單純對孟嘗君的攻訐而已,魏王仔細一想,發現他們說的其實都挺有道理的。 魏國畢竟不是當年的那個霸主魏國了,和趙國一起平分齊國?孟嘗君作為曾經的霸主國相邦自然是敢這么想也敢這么做的,但從魏王這么一個朝不保夕的二流國家大王立場而言,他更愿意安安穩穩的開疆拓土,小富即安。 一舉滅掉齊國,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大了,對于魏國來說,野心太大不是好事,甚至反而可能會把自己個撐死! 飯,還是得一口口吃才行啊。 況且,現在魏國又不是沒有好處。 宋國的富裕那是天下皆知,陶郡是秦國的,寡人也不去和秦國搶,只管拿到剩下來的大宋郡和方與郡,同樣美滋滋不是? 魏王一念及此,長出一口氣:“行了,寡人明白了。傳令到高唐,讓芒卯速速回師,駐守大宋郡和方與郡吧。” …… 秦國,咸陽。 秦王高坐上首,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笑意。 不僅僅是秦王,穰侯魏冉同樣也是喜上眉梢。 兩大秦國頭面人物都是如此,大殿之中的秦國眾臣無論是身為哪一派的,自然也都是喜氣洋洋。 打了勝仗,自然是開心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