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邯鄲。 一場廷議正在信宮偏殿之中召開,主父、趙何以及幾名趙國重臣悉數到場,聽取藺相如關于出使秦國一事的具體匯報。 等到藺相如說完之后,眾人的臉上紛紛露出了震驚和贊嘆的神情。 相邦肥義忍不住連連點頭,贊道:“想不到中府丞年紀輕輕便如此有為,實在是讓老夫大開眼界啊。” 肥義看著藺相如,老臉上滿是欣賞的神情,還帶著幾分別樣意味。 肥義已經很老了。 這位滿頭白發的趙國三朝元老,年紀比起趙主父都要大上將近二十歲,如今身材都已經開始顯得有些佝僂了。 以這個時代標準而言,即便肥義當場去世,也可稱得上喜喪。 考慮接班人對肥義而言,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 照理來說,下一任相邦是誰自然是由主父和大王決定,但肥義的身份地位擺在這里,他的意見是必然會得到主父和大王重視的。 不夸張的說,任何一個人只要能夠得到肥義的全力推薦,即便此人只不過是一名籍籍無名的普通士子,也必然會瞬間成為趙國相邦的熱門人選。 肥義現在覺得,這藺相如就很不錯。 相邦之責,為輔助國君總理國事。 國事指的不僅僅是對內,同時也是對外。 藺相如在中府丞任上的優秀表現證明的對內處理國事的能力,而這一次的咸陽之行又證明了對外處理外交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藺相如還很年輕。 年輕就代表著潛力。 這一刻,肥義心中已經將藺相如看作是下任相邦候選人——之一了。 但,也并不是沒有人唱反調。 內史樓緩微微遲疑了一下,想起前兩日剛剛從咸陽發來的那份明顯帶著怒火的密信,還是開口了。 “藺大夫此舉,的確是頗為提氣,也壓制了秦王的威風。但若趙秦之盟因此而破裂,那豈不是因小利而誤了趙國大事?” 另外一邊,御史信期也立刻出言接腔:“內史所言有理,若秦王因此而和大趙斷盟,反而去和齊國聯盟攻趙,那便是大大的壞事了。” 兩人一唱一和,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否定掉藺相如的成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