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九月二十,卯時八刻(早上七點)。 婺州第一屆扶農大會,正如火如荼進行,刺史崔義玄表重要講話。金華縣蘭儀鄉五位里正,為表達感激之情,按照武康制定的套路,亮出大唐第一面錦旗。 崔義玄激動滿臉通紅,身子輕微顫抖。大佬們個個驚愕,目光聚焦那面錦旗,兩眼都放了綠光。至此以后,婺州青天,就是崔義玄專屬,很快會名聲大噪。 大佬們心知肚明,如此高明的馬屁功夫,除了婺州第一佞吏武康,別無分號!眾大佬神情各異,錄事參軍、六大參軍,是滿滿的贊許;別駕、司馬、長史等三大養老官,個個不屑一顧。 武康有些尷尬,自己給自己找借口,崔老狐貍施仁政,老百姓心存感激,送面錦旗怎么了?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少見多怪的鄉巴佬,活該你們當養老官。俗話說的好,老鼠拉秤砣,大頭兒在后面,等著瞧吧你們。 王保長手持錦旗,顫巍巍走向警戒線,武康立刻號施令:“三郊、文若、大牛、周浩,高舉警戒繩,恭請王里正!” 不良人正要行動,崔義玄突然難,疾言厲色呵斥:“武變之,何為警戒繩?他們是我大唐百姓,是我婺州鄉朋,你在警戒誰?馬上把繩子給我撤了,以后婺州地界,不許出現警戒繩。膽敢再有下次,老夫摘你帽子!” 晴空霹靂褲衩一聲,差點把他噎死,眾大佬幸災樂禍,拍馬屁拍到馬腿上啦!武康啞口無言,老家伙作秀上癮了,繼續捧哏唄。趕緊一躬到底,誠惶誠恐道:“武康知錯,還請崔公責罰!” 更可氣的來了,安排的托兒叛變了,扔掉劇本振臂高呼:“婺州青天,婺州青天...” 又是群情激奮,整齊呼喊響徹云霄,武康鼻子氣歪了。不良人就是過街老鼠,就是現成的背鍋俠,大佬們想證明自己是清官,拿不良人開刀準沒錯,肯定引起群眾共鳴! 不由得苦笑,也暗下決定,不良人必須改頭換面。慢慢直起身,看到手下還扯著繩,頓時火冒三丈:“耳朵里塞驢毛兒了?愣著干啥?撤繩啊!” 手下都苦了臉,心說大佬訓您,您訓我們,我們訓誰去?快收起繩子,隔著高高院墻,扔到衙門里。 王保長顫巍巍走過來,恭敬的舉起錦旗。崔義玄鄭重其事接過,面向人群展覽兩分鐘,小心翼翼折疊起來,收進懷中口袋。和王保長寒暄幾句,轉身回到主席臺,正襟危坐目不斜視。 武康換上和煦笑容,舉起葫蘆喇叭,對著人群喊:“大會進行第三項,請五位里正查驗契約!” 姜大牛來到主席臺前,大佬們拿起契約,依次遞給他。契約昨天寫好的,百份內容一模一樣,加蓋刺史大印。姜大牛雙手托著,遞到王保長懷中。 人群走出幾個書生,分工查看每份兒契約。也許被華麗詞藻吸引,書生們或連連點頭,或搖頭晃腦。 武康覺得可樂,契約是九娘操刀,小姑娘滿腹經綸呀!崔義玄真的很寵她,開辦律師事務所的請求,老狐貍竟然答應了。正在緊鑼密鼓裝修,中秋節正式開業。 武康帶去第一筆生意,就是擬定扶農契約。九娘當仁不讓,提筆一蹴而就,讓手下訟師抄寫百份。最后一算賬,一千零五十文:起草契約五十文,抄寫一份兒十文。因為第一單生意,把零頭抹去,收了一千文。 九娘還告訴他,這價位很便宜了,別的訟師寫狀紙,起碼二百文起步。武康瞠目結舌,怪不得衙門閑出鳥,老百姓壓根打不起官司。真遇上冤屈,估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書生確定契約沒問題,交還給王保長。王保長遞給姜大牛,轉身看向鄉民說:“蘭儀鄉各家各戶,都聽好了!鄉里最有學問的書生,仔細查閱每份文書,和崔公講的絲毫不差,可以放心簽約!” 姜大牛走向主席臺時,武康叫住他,小聲吩咐一番。大牛點點頭,來到主席臺前,清點十份文書,小心翼翼放在崔義玄桌上。再清點十份,放在趙別駕桌上。以此類推,除了司戶參軍孫明基,平均分給十位大佬。 大佬們磨墨時,武康比劃“ok”手勢。姜二牛立刻行動,招呼不良人、衙役涌進州衙。不大會兒工夫,抬出十二個木盒。一字排開后,取下蓋盒子的木板,露出大片雞娃。 群眾見到密密麻麻雞娃,再次炸開鍋,徹底把心放肚子里,終于不擔心被忽悠。在武康的授意下,一個不良人和一個市吏,負責一個箱子。 各就各位后,武康舉起喇叭喊:“請保持安靜...大會進行第四項,分配雛雞!叫到誰的名字,請上前;沒叫到名字,請稍安勿躁...下面隆重有請,婺州司戶參軍孫公,主持分配儀式,熱烈歡迎!” 人群再次爆掌聲,司戶參軍孫明基,起身離開主席臺,邁著四方步來到人群前。從袖子里拿住一張紙,也不接武康的喇叭,干咳兩聲目視人群,中氣十足道:“叫到名字的鄉朋,大聲喊‘到’,家主先簽文書,隨后家人領取。咳咳...開始點名,蘭儀鄉許屯,許大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