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將一群徹底嗨了起來的記者三言兩語應付過去,李世信便帶著安小小一起,回到了典禮的嘉賓接待廳。 原本按照典禮流程,在頒獎環節結束之后,主辦方是安排了一個自主晚宴的。 說是晚宴其實就是個互動交際環節。 至于這個晚宴的目的,主要為的是讓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作者有個線下交流的機會,再有也是給有意IP開發的資方和作者之間搭建一個溝通的橋梁。 主辦方的想法很好,奈何變數橫生。 開幕之時,阿去當著直播鏡頭和受邀媒體記者們的面,把網文IP開發連同網文本身一番DISS,說不造成影響是假的。 對于資本來說,阿去不算什么。 文人在這個時代,并沒有多少的影響力。 民國的的文人厲害,首先是因為傳媒方式只有報紙,其次也是當時的社會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能接受信息并傳達信息的人的意見,幾乎就代表了群眾的意見。 那個時候的文人群體要是討厭一個人,幾個文壇大佬一發聲,下面的小弟動動筆桿子,這個人名聲就臭了。 提起筆來就能讓這個人在報紙上社會性死亡。 可是現在什么情況? 全民教育,每一個活在新時代里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待世界的角度。 信息渠道爆炸,會寫文章的就能出來開公眾號自媒體。 人們早就厭煩了所謂的意見領袖。 因為在當下,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領袖。 在這樣的時代里,文人所具備的社會價值,其實也就是自己名下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所以阿去本身不算什么,作協大佬很麻煩...... 網文從誕生之時就被分類到了文學下級的子品類里面,包括網文文學的審核標準,作品版號,以及相關的種種事宜,作協都是有干預權和對上級主管部門建議權的。 網文從誕生之初發展到現在,可以說是什么都有了——除了地位和話語權。 這也是這一次慶典主辦方非得上趕著請阿去等一眾作協大佬過來的主要原因。 地壇文化中心的活動大廳里。 “師傅,真想不明白這些人是怎么想的。這么多好吃的他們竟然一口不吃就走了。參加慶典啊,婚禮啊,葬禮啊什么的,難道不就是為了最后這一頓自助餐嗎?” 和安小小一起站在沒什么人的自助餐區,李世信皺起了眉頭。 腦海中,不禁泛起了千絲萬縷的聯想; 葬禮上,面色青白的自己躺在冰冷的棺材里。 周圍是自己那一群慟哭流涕的老粉,李素真捧著盆兒跪在地上哭的梨花帶雨。 一片悲傷到令人心碎的氣氛之中,棺材旁一個披著麻帶著孝的身影抽噎著,往自己的嘴里又塞了一口燒雞。 “老師,嗚嗚嗚......燒雞太好次了啊!” 想象中的場景漸漸散去,只剩下面前一個捧著雞腿,滿臉油污的胖臉。 李世信狠狠地打了個哆嗦。 媽噠這事兒她備不住能干出來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