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六九零章 隨著劉昕的加入,演員方面基本上就差不多定下來了。 但是對于開機,李世信并不著急。 《只要,愛!》這部片子,主題雖然是親情片,但是和以往的親情片卻又有著相當大的不同之處。 這部戲的主要角色中,有將近一半都是智力障礙患者這個特殊人群。 甚至可以說,整部戲的主題就是通過智力障礙患者,對生活以及對親情的非凡的態度撐起來的。 對于演員來說,這種特殊人群角色,是相當相當考驗表演功底的。 裝傻,所有人都會。但是在熒幕上塑造一個真實可信的智障患者,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對于特殊人群角色,大部分的情況下臺詞是非重要的。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盲人。 作為在影視劇電影里出現最頻繁的特殊人群,娛樂圈里的大咖嘗試過盲人的著實不少。 但是演出來的效果,簡直是天差地別。 別的不說,就說曾經伴隨了李世信童年的《還豬格格》。里面有一段劇情說的是幾個主角犯下大過逃亡,在逃亡途中紫薇摔下了馬車導致眼睛失明。 因為失明,紫薇格格的心態崩了。當時,在表現這一段的時候,那位臺灣著名女明星瞪著一雙明亮的杏眼,滿臉的苦楚,對著鏡頭用那標志的臺灣腔整了一句“爾康,我好孩怕。嗷(哭泣音)、我看不見,你點了蠟燭嗎?嗷、為什么不多點幾根呢?嗷、我什么都看不到,嗷、” 當時年僅七歲的李世信看到這一幕,大夏天的冒出了冷汗。尷尬的渾身發抖,用穿著塑料拖鞋的腳指頭,在地上摳出了一座秦始皇陵。 直到幾年之后,在一部鄉土電視劇里,看到了由那個經常在春晚壓軸小品里出現的喜劇演員對盲人的演繹,李世信才第一次對“演技”這個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 就如同在《馬大帥》里面,本山大叔拿著根兒大蔥,一遍遍戳著醬碗邊沿,明明什么都看不到,卻盡力讓自己的動作和正常人無異,顯示著可笑的輕松自如一樣。 有沒有大量細節的支撐,才是決定一個特殊角色能不能樹立起來的關鍵! 這也就是為什么李世信讓所有劇組主創在開機前先到福利院里集合的原因所在。 在這里,有著最好的老師。 盡管他們無法用言語傳教經驗。 在所有主要演員到位之后,李世信為每一個人分配了不同的體驗感受。 比如扮演智障患者的,讓他們以義工的便利,去仔細觀察孩子們的語言方式,行為邏輯和神態。那些片中飾演正常角色的演員,則是讓他們主要去感受和患兒打交道時候的感覺。找出角色與角色之間的沖突點。 一番分配下去,眾人都按照李世信的囑咐前往執行。 唯獨剩下了劉昕,在義工宿舍里成了孤立的一個。 “你讓他們都去體驗角色,唯獨落下了我。這是什么意思?” 所有人都走后,寂靜的宿舍中,劉昕低著頭壓著胸中的怒火,問到。 看著明顯還對老頭抱有情緒的小伙砸,李世信眉頭一挑。 “你和他們不一樣?!? “我和他們哪兒不一樣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