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熊蝶們,你萌說有沒有可能信爺本來就是個女的,之前一直在扮男人?” “快給撈汁醒醒啊喂!不要自我催眠了啊!” “不然你特么給我解釋一下為什么我一個直男,如此的把持不住自己了哇!?媽的!” “沙雕,明知男卻想上,你還直個屁?你已經完成s了!” “不扯淡了,u1s1,信爺這一段絕了!今天周末,我在爺爺家。我爺爺聽到剛才這一段,說是三四十年都沒聽到過這么地道的青衣了。” “絕了+1,我們家老人也是。正做飯呢,聽到了我手機聲音,飯都不做了過來盯著看。雖然我只覺得信爺扮相美,但是想必他唱的應該也不賴。” 直播間一片歡騰,現場的氣氛,也已經完全的嗨了起來。 看熱鬧的路人就不說了,一群聽不懂戲的吃瓜群眾,一個勁兒的拿著手機對著臺上照。就說那特地趕過來觀看西院封箱的票友們,此時已經是激動的無以復加! 當下這個時代,對于京劇來說是糟糕的,但是對于京劇票友來說卻并不一定。 京劇沒有沒落的時候,聽京劇的渠道不多。想要看聽名角兒,那得提前好長時間托人找關系的求個票。 建國后倒是有廣播了,不少京劇名家的戲,平頭老百姓也能在廣播里聽上一聽,可是廣播這玩意兒只能聽聲,看不見人。 可做當下京劇已然沒落的時代,又不一樣了;電視各大戲曲頻道搞的大師專場,音配像這種依靠技術手段實現的電視京劇形式也大行其道。最好的扮相配最好腔,這放以前那都是不敢想的事兒。更別說網絡資源爆炸式的呈現在人們面前,什么梅蘭芳于智魁,只要是有音影留下的名家,在網上一搜一大把。 可是這叫戲么? 并不是。 京劇是什么藝術? 歸根結底它是舞臺藝術! 和任何的舞臺藝術一樣,沒有現場,沒有靈魂。 而自打進了二十世紀,京劇沒落名家凋零,一些個學的半瓶咣當就敢稱大師的人在梨園行里越來越多,全國各地的戲園子一個個的敗落...... 李世信這個水平的《二進宮》,這些票友也就在夢里還能看看了! 而現在,夢想變成了現實。 “也非是哀家夾帶愁腸,都只為我朝中不得安康...太師爺心腸毒亞賽王莽,他要奪我皇兒錦繡家邦...你道他無有那謀位心腸,為什么封鎖昭陽,斷了水火...所為,哪樁?” 隨著李世信以水袖顏面,帶著焦急悔恨將李艷妃面對二位賢臣一番哭訴演罷,現場便爆出了“轟”的一聲喝彩。 “絕了,這腔調這身段絕了啊!” “好!好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