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封神臺內歡聲笑語,李長壽在外靜靜站了一陣,就轉身回了中天門。 老哥去喝酒了,接下來收拾殘局還是看他這個天庭普通權臣。 放置二十四諸天其實不用他多管,只需要推著二十四諸天到天庭附近,天庭大陣就自行開解,將這二十四層空曠的天穹‘吞’了下去。 一段持續了幾個時辰的仙光亂墜精致特效后,天庭更厚、更廣闊; 以九重天闕為主體,每重天闕增加三層區域,最高的九重天依然不變,稱之為清凈天,為太清觀之所在。 三十三天一出,天道已近乎完善,效果僅次于諸天正神歸位。 此消彼長,天道已完全壓過了五圣,只要天道愿意,此時已可將五圣中的四位制住,推天庭為三界唯一秩序基石。 當然,李長壽的推斷中,鴻鈞道祖九成八的可能不會考慮太過激烈的手段。 一切都可悄無聲息的改變,用最少的手段,獲得最大的收益。 而今圣人之間已存在較深的矛盾,天道可操作的地方當真太多太多。 至于李長壽自身…… 注視著第八重天各處變化,李長壽駕云緩緩朝凌霄殿而去。 此前還有諸多仙神會有意識地‘湊巧路過’,過來寒暄幾句,打個招呼,在星君面前混個熟臉。 在今日之前,太白金星這四個字,就代表著權勢、代表著權威,文臣的頂點。 但今日開始…… 這就是現階段天庭最強戰力! 弒圣者·天庭文臣·太清最喜歡的弟子·云霄仙子指定夫婿·娥的師兄兄——李長庚! 李長壽對此倒是沒什么太大的感覺。 殺了個圣人而已,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 這不過是通往最后終點的必經之途。 只是提前了許多,也讓天道提前擺脫了六圣體系的牽制。 然后呢? 天道或者說道祖能多做什么? 他們還不是繼續推動大劫,按照他們認定的劇本走下去,一步步把生靈的喧囂鎖在過往。 前方云霧彌漫,天兵天將盡皆低頭行禮,目中敬畏更甚。 李長壽負手駕云,嘴角露出了少許微笑。 不得不承認,他此前上頭,其實是借了公明老哥的情緒,自身的憤怒因為空明道心的壓制和化解,并未到臨界點。 這種也算是他性格上的缺陷,李長壽早已知曉,且想到了這個辦法去克服。 回顧老哥之事,其實一切都在自己布局中。 殺燃燈時有一層原因便是為了趙公明; 取來燃燈的弱化版乾坤尺,就是為了給趙公明演化二十四周天。 有時候,人總是會陷入一種思維局限,覺得向前邁出一步就要面對無比巨大的阻力; 這個時候,其實不妨轉個身,這些阻力就成了推動力。 趙公明與金靈之事,此時已算是告一段落。 李長壽靜靜梳理著一路走來的這一條線,思考有什么不足之處。 最初時,李長壽覺得只要找到落寶銅錢,就能讓趙公明免于死劫,那時候的自己思考問題還到不了較深的層次,眼光有局限性。 后來隨著自己對天道了解的逐步加深,李長壽開始發現,趙老哥近乎就是死局,完全無解的那種。 首先,他人脈太廣,在截教中有義薄云天之名。 再有,就是這一縷清風與三朵仙云的義結金蘭,且兄妹感情頗深,趙公明出事就代表著截教八大弟子的一半入劫。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趙公明的定海神珠,是補全天庭、補全天道的重要道具。 很早之前,趙老哥頭頂就頂了個危字,在天地間來回逛蕩。 李長壽想救趙老哥,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避免三霄因此入劫,一定程度上,也是覺得老哥人不錯,身死上榜太不值得。 所以,他幾乎是從燃燈手中奪來的落寶銅錢; 所以,他算計燃燈手中的乾坤尺,并走后門將乾坤尺暗中給了趙公明。 所以,李長壽早早準備好了那一縷鴻蒙紫氣,憑著這一縷鴻蒙紫氣竊取了天道諸多感悟之后,將這紫氣算是廢物利用,作為趙老哥合道的關鍵。 這個過程中,自己有什么變化? 其實很簡單,對天道漸漸放棄了所有幻想。 取走落寶銅錢、殺了燃燈老道,其實只是否定了一種‘形式’,并沒有解決問題的本質。 李長壽前幾年還在為此事困擾,尤其是當趙公明與金靈大婚,李長壽對此愁緒更重。 趙公明在截教越重要,被天道當做導火索燒掉的危險性也就越大。 那時,李長壽在草屋中思考了許久。 推演出每一條路徑,最后都是死劫; 向前走的每一步,都充滿了阻力。 要考慮的東西實在太多,要在道祖設定的游戲規則中,完成對道祖的極限翻盤,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條件。 當時并沒有太多靈光一閃,而是按照他的規矩,在判斷所有正向的思路行不通后,切換進入了第二狀態。 反其道而行之。 棋盤上的太極圖,從左看還是右看,似乎是分別占了陰與陽、黑與白,但兩者本質有何不同? 黑白、陰陽不過人為定義,太極圖本質上只是在闡述一個道理: 【陰陽互生互克,既可互相湮滅,也可衍生萬物。】 道存于一,演于二,隱于三。 那一瞬,李長壽豁然開朗,心底泛起了一個個念頭,這些念頭迅速成了一個計劃。 自己此前下意識將天道擺在了自己對立面,處處想著不能給天道增益,可仔細想想,這般堅持毫無意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