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哎,此地沒有什么人皇與天庭大臣,”大禹將這銹跡斑斑的鐵棒扔到了李長壽面前,“你看上就拿著,若是嫌棄就不拿?!? 說完,大禹笑瞇瞇地看著李長壽。 儼然若是不收這封口費,今天這事就沒完…… 可這根鐵棍子,自己當真…… “前輩,您能換一件嗎?” 李長壽心念一轉,頓時有了應對之法。 大禹聽聞李長壽這一問,當真愣了一下,低頭看著手中這根鐵棒,納悶道:“這東西還有什么說法不成?” 李長壽道:“前輩您要送晚輩禮物,晚輩不應推辭,可莫要是老君煉制的寶物。 晚輩去兜率宮拜見老君時,老君賜下的是丹道,而非寶物。 這若是讓老君見到了,定會以為晚輩心有不滿……” 這理由雖牽強,但總歸是勉強圓上了。 大禹想了想,將這鐵棍放在一旁,略微有些糾結。 隨之,大禹一拍大腿,“怎么把這件寶物忘了?你是海神,這東西對你也應大有裨益!且等,我去里面找找!” 李長壽含笑答應一聲,心底一陣抽搐。 等大禹帝君匆匆跑去正屋,李長壽也打量了幾眼腳邊的這根鐵棍。 抬手握住這鐵棍,卻覺這鐵棍頗為沉重。 還好,這具紙道人體內的仙力,是純正的金仙仙力,若是成金仙之前,李長壽的紙道人怕是要施全力,才能將這東西撿起。 抬起鐵棍,擦掉一些銹跡,便見其上刻畫著密密麻麻的度量,李長壽心底有些明悟。 這根棍子之所以還沒去東海,應是還沒化作如意金箍棒。 好濃郁的功德之力…… 李長壽說不饞,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他也想到了,自己只要將此物拿走,抽走功德、重新煉制、放去東海,拜托東海龍宮照管,其實也是成全了此物的歸宿。 不過,本著能不牽因果就不牽因果的原則,李長壽還是打消了這般念頭。 穩一手,還是不拿為好。 當下,李長壽站起身來,將這根鐵棍放回了角落中。 小院地面也是被大陣包裹,不然也承受不住這鐵棍的重量。 李長壽看著那生銹的開山斧、幾乎快模糊不清的功德碑,心底輕聲贊嘆: 昔日治水為人皇,立鼎九州定國綱。 而今攜妻同歸隱,兵甲得銹功績藏。 這般人族先賢,確實值得稱贊。 先前和陸壓道人對過詩后,詩力也是大漲??! “來,看看此物!” 大禹中氣十足地喊了聲,捧著一只卷軸緩緩打開,用力一吹,其上灰塵亂飛。 “這是南洲俗世的水文河圖,與那先天寶物河圖、洛書可不同,這上面記載著,我當年治水時畫下的大地之水脈。 不少區域水文頗為復雜,天庭如今對南贍部洲了解還不多,今日便將此物送你,今后或許也可為蒼生造福。 此物只需稍加煉制,便可作護身之用?!? 言說中,大禹雙手推送,這畫卷緩緩展開,其上涌出道道水藍色的光華,散發出淡淡水紋波痕。 其上有一條條江河奔涌之象,耳旁能聽聞轟鳴之水聲! 這是…… 后天極品功德靈寶! 李長壽抬起雙手,這寶圖頗有靈性,在李長壽面前自行卷起,落在了他手中。 遠在東洲度仙門中的本體突有異樣,元神感覺到了這寶圖上傳來的喜悅之情,而元神旁的海神神權寶器閏土叉、咳,三尖鋼叉也發出輕輕的震顫。 “多謝前輩賜寶!” 李長壽對著大禹做了個道揖,大禹此時終于放心了下來。 “來,喝茶喝茶,在我這歇息半日,我帶你去拜見各位前輩!” 于是,大禹與李長壽坐而飲茶,聊起人族現狀。 李長壽將天庭送給大禹帝君的禮物拿了出來,其內是一方錦盒,錦盒內有三只大蟠桃,一本書冊,兩支做工精細的鳳釵,還有幾樣拿在手中把玩的物件。 蟠桃乃是先天靈根所結,這份禮物的價值也就有了保證。 而看大禹對那幾件把玩物件也是頗為喜愛,這份禮物自然也算圓滿了。 當下,大禹就將兩只玉丸握在掌心,輕輕的‘盤’了起來,其上一縷縷奇特的仙力鉆入大禹帝君掌心,讓大禹的面色頗為舒暢。 “可給各位前輩備著禮物?” “備著了,”李長壽笑著答應了聲。 大禹道:“你今日前來,此前伏羲前輩已占卜算到了,也知你來所為何事。 在人族中倡導祭拜天地之事,其實并不用我們這些已不在人皇之位的同意。 唉,如今南贍部洲無共主久矣,各方混亂,國度林立,我當年立下的秩序,早已蕩然無存。 人族雖昌盛,但也有不少人族飽受戰亂之苦,若能因祭拜天地,而得天帝干涉,讓南贍部洲早日再歸一統,人族也可安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