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長壽喃喃不斷,在地下密室中來回踱步。 他不斷思慮,卻總歸是豎不起邏輯支點,只能將之歸類為—— 既然是圣人老爺的安排,必然是有自己看不到的道理。 李長壽自覺,他可能只是一座木橋上非關鍵位置的一枚楔子,若少了他,木橋能用,只是會有一絲絲的不穩。 李長壽已經讀了小半篇的《太清道涵》,其內的主張便是穩、宅、懶…… 咳,其主張的便是清靜無為、不染因果! 桃子個穩宅懶! 李長壽看著密室墻壁上,也被自己掛上的、那個巨大的穩字,心底略微有些感慨。 在此道之上,自己遠遠不如太清圣人老爺矣…… 既然不免要去,那就做好萬全之準備。 各類毒丹、微型陣盤,這自然是出門必備; 新型紙道人接下來還要多做幾個,先落在人字編制之下,留在師父和師妹身旁各一個備用。 還要做兩個,放入海字編制,派去守護南海海神教。 自身也要帶兩個神字新型紙道人,確保遇到危險,自己有更多的主動性。 如果不是制作新型紙道人太耗費時間,且李長壽必須騰出大半的時間,用在參悟《太清道涵》、壓制自身境界上。 出門之前,將自己本身實力稍微提升一些,安全系數也就多一些保障。 檢查了幾遍身上的防推演套裝、自身保魂入輪回套裝,以及重新煉制并改了顏色的避毒寶珠、靈寶長劍,等防身用的靈寶…… 仔細梳理了下自己身上那大大小小的寶囊,清點了下自己身上,可以稱之為底牌的各類物件,心底總算又有了一絲安逸感。 那兩只又玄都大法師氣息殘留的玉牌,其實本身就是保命符,李長壽自然不會忘記帶上它們。 最近他還偶得靈感,尋到了消耗自身功德,假裝自己擁有功德金身的辦法,也加入了保命底牌庫…… 整理自己外出要攜帶之物時,李長壽還想出了一個簡單的‘穩道考題’。 問:當面對一個敵人與千百個敵人時,反應會有哪些不同? 正確答案:耳中所聽、目中所聞盡皆不同。 《穩論》理論支持:選擇用隱秘性最高的土遁、水遁,還是用度最快的風遁、火遁。 李長壽輕笑了聲,恢復平穩心境,繼續做準備工作。 幾天后,他便開始不斷參悟《太清道涵》,又計算著自己的境界增,將每個小境界不斷落實、落穩。 道基,便如一座高塔。 李長壽成仙前的塔基已經做到了九點九分穩固,但成仙之后,他境界飛升,跨過了元仙、真仙兩個大境界…… 在李長壽看來,這一大段的道基,其實都不算穩固。 他現在也只能在更高的塔層上不斷努力,將下方的道基,一點點去夯實、砸緊。 前路還有長生劫,此劫不過終成灰。 李長壽已經開始籌備渡劫方案,其中最靠譜的兩條,一是功德護身,二是人教功勛。 所以,在修為境界上,他并不著急向前邁步…… 甚至還想原地踏步。 要不要,打造一個只是歸道境的新版紙人化身,去三教源流大會? 李長壽認真思考、分析利弊之后,很快就否決了這個想法。 那不是故意應付圣人交代的任務嗎? 那需是幾個菜、幾個故事、幾個陪酒的,喝成什么樣,才敢做這般不要命之事! 而李長壽搞定了自身之事,又做了一些些,其他類型的小準備。 比如,此時還空白了大半的——人教道承高手統計表格,其上有性情、跟腳、喜好等等選項,到時就要靠風語咒搞這些情報。 其次,李長壽還準備了一些,‘給師叔的小玩意’、‘給長老的一些應急小對策’。 為了充分擔當起領隊的職責,確保度仙門一行不惹事、不生事,李長壽還花費了不少心力,做了一本《度仙門弟子參加大會行為手冊》。 這手冊,稍后會交給酒烏師伯,以酒烏師伯的名義,獻給門內。 獎賞自然是老規矩,五五分賬。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