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藏字-《漢闕》
第(2/3)頁
狐鹿姑單于以為自己的諸子皆年少,便打算立弟弟右谷蠡王為單于,可等他死后,狐鹿姑單于的閼氏卻搞了政變,與衛律合謀,把單于的死隱瞞起來,與匈奴貴人飲酒盟誓,改立閼氏的兒子為壺衍鞮單于,這一年是始元二年(前85年)。
差點到手的單于之位飛了,右谷蠡王自然十分惱火,想要率領自己的部眾歸降漢朝,又唯恐距離太遠難以到達。就聯合在天山以北的盧屠王,要他和自己一起與烏孫國結盟,進攻匈奴,打下右地,然后再投降漢朝。
說起這件事,與盧屠王有親戚關系的伊吾王咎憤憤不平:“盧屠王忠于大單于,將此事告發,大單于便派人查問,右谷蠡王竟不認罪,反而把罪名推到盧屠王身上,衛律判決不公,導致盧屠王被殺!”
匈奴人都認為盧屠王死得冤枉,右谷蠡王也心虛,暫時不敢反叛,便始終窩在位于后世烏魯木齊的王庭里。
“九年了,右谷蠡王整整九年不曾去龍城祭祖,更未朝見過大單于,難道是想等著大單于主動朝拜他么?”
右谷蠡王這家伙,是有前科的啊。
這便是右地諸王的恩恩怨怨,根本不是秘密,而是多年前便人盡皆知的舊賬。
雖說衛律死后,壺衍鞮單于也對日逐王、右谷蠡王進行過安撫,但舊日怨恨只是被掩蓋起來,此刻被任弘薄薄一份帛書,就全揭露出來了。
氈衣之下,全是爛瘡。
想到這,吳宗年暗暗搖頭:“果然如孔子所言,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伊吾王按照自己的情緒來斷言,蒲陰王卻仔細琢磨起這場戰爭的緣起來。
“日逐王是否反叛我不敢斷言,可右谷蠡王,絕對有這可能!”
“開春時,不就是右谷蠡王親至右賢王庭,當著吾等的面陳述鐵門關的害處,請求右賢王發兵的么?”
鐵門的建造,漢軍在西域南北道的突飛猛進,利益受損最大的自然就是日逐王,其次則為右谷蠡王。
他們力主右部出兵重奪西域,在情理之中,可現在仔細想想,蒲陰王卻總覺得,這其中有一個巨大的陰謀!
“要右賢王發兵的是右谷蠡王。”
“到了鐵門,將自己的部眾放在渠犁休憩,反要你我猛攻鐵門關的,還是右谷蠡王。”
“接待了烏孫使者,將其送走后說什么烏孫不可不防,要你我分兵兩千騎去西邊巡視的,也是右谷蠡王!”
“我看這一切,或許都是詭計,是為了誘惑你我在鐵門下耗盡氣力。”
伊吾王頷首:“沒錯,日逐王派人過來說,鐵門另一層損失更加慘重,你親眼見到了么?或許他們只是和漢軍一起配合,鬧出點聲勢呢?”
這時候,一旁聽了許久的吳宗年咳嗽一聲道:“兩位大王,日逐王麾下僮仆都尉,就在營旁,不如……”
這一說,伊吾王便一拍大腿站了起來:“我懷疑這醍醐阿達也不是一兩日了。”
“鐵門之戰,他說漢軍一夜筑城,故來不及阻止。”
“本該被處死,日逐王卻留下了他,說什么要將功贖罪。”
“但這月余以來,醍醐阿達立了什么功勞?”
伊吾王掰著手指算起醍醐阿達做下的蠢事來:
“在龜茲城時,他手下明明有幾百騎,加上龜茲人,竟放跑了漢使與烏孫公主,致使他們去烏孫搬來救兵。”
“而輪臺之戰,又是這個醍醐阿達,坐視龜茲兵全軍覆沒,反倒是他一騎未損,逃了回來。”
伊吾王越說越感到恐懼,從很多年前起便留下的懷疑之種,現在被這封帛書施肥澆水,慢慢發芽,在心中長成了參天大樹!
眼下醍醐阿達緊挨著他們扎營,是不是也為了在動手時,忽然襲擊呢?
二人是不可能和右谷蠡王、日逐王一起降漢的,因為領地在右賢王控制下,妻子部眾皆是人質。
伊吾王恨恨地說道:“是否要立刻進攻右谷蠡王,先下手總比晚下手強!”
蒲陰王更謹慎些,搖頭道:“不可,吾等且先合兵一處,不能被各個擊破。”
“還得派人帶著這帛書,繞道去告知右賢王,萬幸啊,右賢王親自帶人看著山國,吾等還有退路。”
“還有,立刻圍住醍醐阿達那一里外的營帳,將他抓起來審問審問!”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皋兰县|
万盛区|
广东省|
财经|
蕲春县|
永州市|
南乐县|
沈阳市|
烟台市|
嘉定区|
大港区|
石楼县|
都江堰市|
秦安县|
桂平市|
东源县|
泗水县|
滦平县|
林芝县|
石台县|
会泽县|
郁南县|
兴海县|
特克斯县|
保山市|
丁青县|
德惠市|
青阳县|
吉安市|
怀化市|
麻城市|
弥勒县|
大关县|
荥经县|
云南省|
繁峙县|
翁牛特旗|
宜黄县|
天津市|
连南|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