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這廚師不看菜譜看上兵法了-《漢闕》
第(1/3)頁
婼羌、且末、小宛、精絕、扜彌、戎盧、渠勒、于闐,以上諸邦都在西域南道,從東到西,猶如被絲路串起來的一串珍珠,其中幾個還作為鄰邦,與樓蘭往來甚密。
當傅介子高興地讓譯長向全城的樓蘭人宣布,以上諸國皆已聽從大漢號令,以婼羌騎兵為先鋒,陸續派兵趕來支援樓蘭時,原本還憂心忡忡的樓蘭人頓時大喜。
想想也沒毛病,自漢將李廣利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懼,多遣使去漢朝貢獻,紛紛成了大漢屬國。尤其是匈奴騎兵較少出沒的西域南道,從婼羌到于闐、莎車、疏勒,皆服從于漢。
如今漢使重返西域,恢復昔日的朝貢關系,并征其兵卒來支援樓蘭,也算順理成章。
當得知有外援并肩作戰時,原本怯懦的樓蘭人膽氣頓時大了不少,不就是守十來天么,匈奴本就不擅長攻城,又有外援在側,只要堅守不出,真沒什么好怕的。
當然,也有幾個聰明人不太確信,左且渠黎貝耶就暗暗嘀咕
“那任弘離開不過十來天,真能去到兩千多里外的于闐搬來救兵?”
但接下來幾天的所見,讓黎貝耶也不得不相信。
先是傅介子以“婼羌入樓蘭恐生出沖突”為由,讓城外的婼羌,以及來自海頭城的樓蘭兵,皆不得入城,反而以樓蘭西邊一座小烽燧為中心,扎起營地來。
到第二天清晨,數十個氈帳的營地已經成型,而在城墻上的樓蘭人親眼所見,又有一支三四百人的步騎,從南方緩緩抵達。他們離得有點遠,行走揚起了煙塵,看不清裝扮,但卻打著代表大漢的黃旗,絡繹進入營地。
稍后任弘滿臉喜色地進城來稟報傅介子
“傅公。且末、小宛之兵已抵達!”
第三天又是類似的情形,亦有三四百人大張旗鼓而至,任弘再度入城報信“渠勒、戎盧之兵抵達!”
這四個都是南道小國,人口只與樓蘭城差不多,勝兵不過百,看這人數,是頃國一半之兵來援助樓蘭了,看到鄰居們的暖心之舉,樓蘭人有些小感動。
第四、第五、第六日亦然,分別是精絕、扜彌、于闐之兵抵達!這三個城邦就比較大,尤其是于闐,在南道最是大國,以出產美玉而聞名,卻也只出兵三四百,樓蘭人開始議論說,于闐真是小器。
而任弘每日來報訊后,又由漢使吏士趕著車馬,從樓蘭倉庫中將麥面運出去,少頃,營地中便升起了裊裊炊煙,多國聯軍開始烤制胡餅,或烹煮奶酒了。
第一天炊煙大概只有十柱,第二日翻一倍,之后以每天十柱的數量遞增。
每當造飯之際,煙柱遮蔽了好大一片藍天。天黑后,篝火也點亮了樓蘭城以西的夜空,人嘶馬鳴,好不熱鬧,這更讓樓蘭人確信,營地里,起碼有兩三千人了,樓蘭城已經將城內所有氈帳都送了出去,據說仍嫌住不下。
營地規模日漸擴大,竟不要城里人幫忙,滯留營中的海頭城主帶著五十余人,在漢使吏士的指揮下,到周邊挖掘溝壑,豎起尖木樁。
樓蘭人只不知道,每天在城內悍然入睡,連守在城頭的人也開始打瞌睡時,漢使吏士就會替換西墻的崗哨,舉起火把搖晃幾下作為信號。
而城西大營內,則會有一群黑影躡手躡腳,牽著馬出營離去,他們人銜枚馬裹蹄,動作很輕,生怕吵醒樓蘭人。
這些人會在趙漢兒、韓敢當的帶領下,去南邊溜一圈,讓清晨的太陽曬干身上的露珠后,才折返回來,作為遠道而來的“援兵”大搖大擺入營。
而營地的真實情況是,幾天前有多少人,現在還是多少人,壓根沒有什么“多國援軍”,大多數氈帳也是空的。
只有任弘指揮鄭吉等人,在沒人吃飯的露天火坑出生火起煙,盧九舌則負責逗馬,牽著它們繞營轉圈,揚起塵土,不時抽兩下,做出馬聲鼎沸的樣子。
這卻是傅介子靈機一動,為了讓樓蘭人真以為有援兵,教任弘將孫臏的減灶計反著用,虛張聲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兴县|
万全县|
通渭县|
台北县|
安宁市|
安义县|
昌平区|
烟台市|
贵定县|
古交市|
崇阳县|
甘孜|
宜春市|
合山市|
北川|
抚顺县|
莱阳市|
齐河县|
兴文县|
惠水县|
潜江市|
栖霞市|
石狮市|
忻城县|
柳河县|
苍南县|
朝阳县|
阿拉尔市|
陵水|
文登市|
康平县|
鄄城县|
通江县|
三穗县|
东莞市|
普兰店市|
申扎县|
郯城县|
临清市|
榆林市|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