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萬長生上過不少綜藝節目,頻繁露過臉。 但導演始終是導演,他的形象只能大概給人個模糊感受,高大身材小眼睛,具體的外表印象,肯定不如演員。 就這已經算是頂尖導演的待遇了,第一部電影還沒上映就頻繁上節目。 除了當時給的資源足夠,就是他年輕。 形象上能跟所有的主配角一起參加綜藝節目。 但直到這次,才是成為主角式的露臉。 每當有關于《人間不拆》題名的獎項時候,攝像師就會晃悠到坐席前給萬長生特寫,導演那邊也會切換畫面給電視觀眾。 攝影師和老雷在臺上調侃萬長生的時候,臺上臺下笑聲一片,更是會有萬長生笑著對臺上鼓掌的特寫。 如果這時候貝赫耶還只是覺得怎么頻頻有攝像機在前方晃悠。 她還能保持看戲的態度,驚嘆這個國家人口眾多,活動規模宏大,到處也流光溢彩的充滿時尚華麗。 她聽不懂嘛,也沒人給她翻譯。 等到最佳改編劇本獎沒有給《人間不拆》的李明然,看臺上的觀眾已經開始成片的起哄喝倒彩! 最佳音樂沒有給《人間不拆》最后的《相伴》時候,看臺上齊刷刷的高喊黑幕! 這種大獎頒獎是要講究各方面平衡的,能夠讓五月才殺青,八月底才上映的電影參選并獲得六項提名,已經是非常非常特例的行為。 沒有一眾大佬幫忙是不可能的。 總不能因為一部電影就否定了全年那么多影視從業者的努力吧。 所以雨露均沾才是常理。 一部電影包攬一大堆獎項的事情,極少罕見。 更主要還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這種超高爆款票房,對整個影視圈都是新課題。 三十億以上的票房,就意味著差不多有一億人次去看過,十幾個人里面就有一個。 刨掉廣大農村的人口算三分之二,城市地區不計算重復刷很多次的忠實影迷,這個比例可以猛增到兩三個人就有一個看過。 能被這么多人看,就意味著巨大的認可。 所以這種電影一旦拿出來評獎就意味著橫掃一切的威力。 之前出現的幾部高票房電影,不是旋律味過強,就是娛樂性太高,在以文藝性為主的這種獎項評選里面天然不占優。 這種矛盾還不突出。 誰能想到這次文藝氣息濃厚的《人間不拆》,直接把現場觀眾都喚醒了。 明明大家是拿著各家明星愛豆的牌子來上班的,等大屏幕上出現那些熟悉的畫面,熟悉的旋律時候,他們居然忍不住為這部戲貢獻自己的聲音了。 也許一開始是反正就我自己悄悄喊一下沒什么。 到后來徹底成了,這么多人都在喊,我還不是隨大流! 這在娛樂圈,在飯圈叫什么? 翻墻! 最被明星恐懼的粉絲群體叛逃啊! 以前這種大獎一般都是在大劇院之類的地方舉辦,兩三千人容納量,除了后排兩側少數觀眾席,整體可以說是影視圈內部晚會,數百近千名嘉賓就把席位坐了。 這次來滬海,卻搞了個大場面,有人猜測可能是搞大規模的同時,順便多賣點粉絲團隊的票,順手賺個幾百上千萬,何樂而不為呢? 結果卻促成了這種局面! 所以有時候把投票權全都交給觀眾,就會造成這種要綁架輿論的局面產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