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七章 募捐拍賣(三)-《大明輔君》


    第(1/3)頁

    第一輪過后,因為每拍一件物品便要停下鑒定一次,很多人拍賣的熱情都被打亂了,所以楊敬宣布,從第二輪開始,每一輪拍賣前先鑒定真偽,贗品則在一輪最后拍賣并由石遷給出鑒定原因。

    因此第一輪過后所有參與人員都得到一些休息時間。

    很快第二輪的拍品已經鑒定結束,拍賣繼續進行。

    “第二輪第一件仍是國子監的,所拍物品為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手稿,經石大人鑒定為真跡,此稿說是《資治通鑒》手稿并不準確,經對比此手稿與《資治通鑒》通行本略有異處,準確的說應為《通志》手稿殘卷,后來才改名為《資治通鑒》。此手稿殘卷共四百六十五字,卷后附司馬光手書謝人惠物狀及宋代任希夷趙汝述葛洪程夔趙崇龢,元代柳貫黃溍宇文公諒朱~德潤鄭元祐等人題跋,且有宋代至今藏家藏印上百枚。起拍底價一萬六千兩,每次加價一千兩。”

    按說此物價值要在寒月刃之下,然而在文人及商人眼中此物并非寒月刃能比。因此不僅是一些商人富紳,包括許多文人都在交流,溝通如何匯眾人之力拍下這件文學巨寶。

    經過多番競價,文人終是敵不過富紳的身家,最后《通志》手稿被一位富紳以三萬七千兩成交,此人自稱是司馬光第二十六代后人。

    “第二件拍品為行知書院的一株八百年人參。此物乃是石遷石大人及千芝堂掌柜共同鑒定,保守估計八百年以上千年以下,且為野山參,傳說有生死人肉白骨之功效,然暫時無人考證,起拍底價一萬兩,每次加價一百兩。”

    此物在文人看來價值爾爾,若是所有達官顯貴來此,怕是即使百萬求此一株人參也在所不惜,因為這些人最怕死。其實此時的定價也算準確,底價乃是千芝堂根據實際價格略低所定。

    此物競拍過程中幾家書院人等很少出價,競價的只有琉璃巷的幾家藥鋪和三公槐的幾位侯爺大人的管家,最后此株人參被方世鴻以兩萬三千兩的成交價拍得。

    第三件為石洞書院的唐朝薩珊金幣二十枚,底價三千兩,以三千五百兩的成交價被琉璃巷的一位古董商人拍走。

    第四件為友麓書院宋刻孤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共五十一冊,一百六十卷,底價八千五百兩,成交價一萬三千兩,由京城華昌書局拍得。

    第五件為衡陽書院的文徵明小楷《千字文》,真跡,底價五千五百兩,成交價八千兩,由蘇州籍行商拍得。

    前幾件拍品并無什么起伏,直到第二輪第六件拍品時才讓眾人稍微有了一些波動,因為第六件物品并未在案桌上,而是由及第書院兩人抬到拍賣臺上,起先引起眾人注意純粹就是因為大。

    “第六件拍品是及第書院的一箱圖紙及手札等。”楊敬并未得到詳細信息,只知道這些,“詳細的清單由石大人介紹。”

    “此件拍品有些特殊。”石遷一邊說一邊用袍袖拂了拂箱子上的灰塵,又瞇著眼睛吹了吹,待灰塵去的差不多了石遷方才打開箱子接著道,“此項文書乃是傳言當年憲宗時期被尚為兵部郎中的劉大夏劉公焚毀的史料,所余者僅此一箱,包括寶船圖紙航海日志及所行海圖。然皇帝敕書船隊編制及名單賬目等等許多史料皆已遺失。底價一萬兩,每次加價一千兩。”

    文獻記載,鄭和下西洋的檔案《鄭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憲宗成化年間,皇上下詔命兵部查三保舊檔案,兵部尚書項忠派官員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車駕郎中劉大夏事先藏起來。項忠追問官員,庫中檔案,怎么能夠失去?當時在場的劉大夏說“三保下西洋,費錢幾十萬,軍民死者萬計,就算取得珍寶有什么益處?舊檔案雖在,也當銷毀,怎么還來追問?”。此話一直被大明官員百姓所推崇,奉為為民請命的典范,所以時至今日許多人對于這箱史料的認知也僅作為一個可以研究三保航海的珍貴史料而已。

    此時拍賣廳內聽到是此份舊檔案時激動不已的除了幾個洋人外便是行知先生,行知先生曾與徐光啟討論過航海的重要性,二人唯一遺憾的便是這份《鄭和出使水程》檔案的遺失,如今失而復得,他怎么能不激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原市| 莒南县| 双辽市| 沾益县| 宁都县| 霍山县| 龙州县| 江永县| 秦安县| 红河县| 通化市| 靖远县| 嘉善县| 桦南县| 庄河市| 军事| 静海县| 凉山| 册亨县| 武陟县| 墨竹工卡县| 大同市| 黄大仙区| 平武县| 运城市| 什邡市| 浑源县| 北海市| 鸡泽县| 广元市| 白山市| 平度市| 明水县| 雷山县| 云和县| 达拉特旗| 志丹县| 汾西县| 涡阳县| 登封市| 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