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君羨懶得跟他廢話,直截了當地說道:“你少跟我扯這些沒用的,我再給你一次機會,你若是不能將自己的身份來歷說清楚,我們便將你抓起來送到官府去,到那里之后,再慢慢跟你講王法~!” “抓我~?在下一沒作奸犯科,二沒偷盜搶劫,你們憑什么抓我~?” 中年男人冷笑一聲,說道。 李君羨笑了笑,道:“呵呵!不說是吧?來人,將他抓起來,送到刺史府嚴加審問!” 他雖然不能確定中年男人的具體身份,但對方既然跟王家二房有瓜葛,而且在來客棧的路上,李君羨已經得知王揆畏罪潛逃的消息,這說明王家二房的確是勾結了突厥奸細,眼前這個中年男人,既然跟王新元暗中碰過頭,那說明他絕對跟趙德言是一伙的,最不濟也是趙德言派出來的負責和王家二房接頭的人! 說罷,李君羨就作勢要起身離開,而站在他身邊的兩名百騎,則向中年男人靠了過來,看樣子是真打算將其給抓起來。 見狀,中年男人面上恰到好處地閃過一絲慌亂,他連忙開口道:“你們……你們難道是官府的人?好吧,我說,在下余德興,云州人氏,此次來太原不過是為了進些貨物,等東西采買完后就回去!” “云州商人~?” 聞言,李君羨臉上露出一絲玩味的笑意,他淡淡道:“那你可有符卷?” 所謂符卷,差不多相當于現代的介紹信。在古代一般住客棧也是需要“身份證”的,只不過此“身份證”,并非現代的那種身份證,而是類似于介紹信的東西。古代的中國雖然無法信息化管理戶口,但很早以前就有完整的戶籍制度。為了證明和區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古人發明了“路引”、“門券”抑或“魚符”、“牙牌”之類證明身份的腰牌。大部分古代中國人很少有出遠門的機會,只有少數人有這個需求。 如果是官員、商人出差,或得到官方授權的外事活動,都會持有“符節”或“符卷”,這種“符”、“節”、“卷”等,都是早期入住旅館的身份證明,這些相當于現代的“介紹信”。后來的“驛卷”、“信牌”也都屬于旅行憑證,如沒有旅行憑證,是無法入住旅館的,尤其是官辦旅館根本不可能接待。 在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員,有朝廷給發放的“魚符”以證明身份,普通人如果有出遠門的需求,則需要向里正或者坊正報備,里正或者坊正再上報給當地縣衙,由縣丞或者主簿批準之后發放符卷(介紹信)才能去往外地。 像明朝年間的路引,其實跟這東西也差不多! “有的,有的!” 中年男人貌似已經相信了李君羨官府中人的身份,聞言連連點頭,然后他從懷中掏出了一張泛黃的宣紙,攤開放在了桌面上,李君羨伸手娶了過來,認真端詳了起來。 片刻后,李君羨將那張宣紙放下,然后看向那中年男人,淡笑道:“這符卷,偽造的跟真的似得,要不是本將見過云州那邊的符卷,還真有可能被你蒙混過去!來人,將此人給我抓起來!” 那中年男人面色一變,猛地起身退后,厲聲道:“我這符卷真的不能再真,閣下指鹿為馬、故意刁難,究竟意欲何為?真當我余某人是好欺負的嗎?” 說罷,他抄起桌上的茶盞,狠狠地砸在了地面上。 與此同時,門外傳來了一陣密集的腳步聲,緊接著,就見一群人持著刀劍,氣勢沖沖地闖了進來,粗略一看,竟然有二三十人,顯然,趙德言先前讓人去搬的救兵,有一部分已經到客棧了!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