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星象圖可不是現代人的專利,中國古人很早就開始觀察天象,取得了許多令現代中國人自豪的成果,發明了諸如渾天合七政儀、天地儀等天文工具。到了隋唐年間,人們將天象學與命理學相結合,星命學說應運而生,它以“天人合一”思想為理論基礎,以星辰變化推斷人事吉兇。人們通過觀察天空星象的變化,便可推測人間的福禍吉兇,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七政四余等都是星命推斷的依據。 李淳風說罷后,葉法善在一旁瞪大了眼睛,他萬萬沒想到先前在光華樓中庭上見到的那個帶支架的圓筒,竟然是用來觀測星象的,而且聽李淳風的意思,居然是在半天觀測星象,這聽著怎么這么玄乎呢? 李澤軒暗自吃驚,因為聽李淳風這番描述,他很有可能是無意之間發現土星了啊! 土星可算是太陽系中較為奇特的一顆行星,在望遠鏡中看來,它的外表猶如一頂草帽,光環的存在使得土星成為群星中最美麗的一顆,令觀賞者贊嘆不已。起初,人們一直以為太陽系中唯獨土星才有光環,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后期,天王星環、木星環和海王星環的相繼發現才使這一觀點得以改變。 墨凌薇做的這個天文望遠鏡,口徑和放大倍數都不大,成像效果并不好,所以就排除了李淳風看到的星體是天王星、海王星、木星的可能,相比于這些星體,土星的光環更加明顯,也更加容易被發現,運氣好的話,即便不借助望遠鏡,憑借肉眼也能看到土星的光環。 “恭喜道長了,您這是發現了一顆新的星體,假以時日,說不定道長能讓現有的星象圖更加完善,到時候可就青史留名了!” 李澤軒拱手笑道。 他并沒有將他所知的太陽系九大行星,哦,應該是八大行星給說出來,有些東西得到的太容易,人們反而不會去珍惜,有時候當一個安靜的“先知者”,讓世人去發掘自己早已知曉的事物,這種感覺,也是很不錯的。 李淳風連忙擺手道:“這可不是貧道的功勞,若是沒有炎黃書院的天文望遠鏡相助,貧道也不會有此發現,再說,貧道現在還有一事未解,就是這顆星球為何在晚上觀測不到?而且星體周圍為何會有一圈光環?” 這個時候的李淳風,一聊起他的新發現,也就忘了“食不言、寢不語”了,雖然李澤軒從未表現過在天文方面的才能,但他的直覺告訴他,李澤軒肯定知道。 李澤軒想了想,提示道:“道長可以想想,為何只有在夜晚才能看到月亮,在白天卻看不到月亮?道長觀測到的那顆只有在白天才能看得到的星體,其原理或許跟月亮相似!” 土星與太陽的角距比水星還小,基本上伴隨著太陽同升共落,所以在早上旭日初升的時候,只要天氣晴朗,空氣可見度足夠高,用一般的普通望遠鏡,便能很清楚地看到土星的光環,當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就是這樣發現土星的! “至于那顆星體周圍的光環,道長只要弄明白了月亮為何發光,便能想明白那光環所為何物了!” 土星的光環是由彗星、小行星與較大的土衛相撞后產生的碎片組成的。光環可能含有大量的水份,構成它們的是直徑從幾厘米到幾米的冰塊和雪球。這些物質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通過反射,便形成了人們眼中所看到的光帶。 李淳風聞言若有所思,半晌后,他拱手道:“侯爺真是博才多學,貧道受教了!” “不敢不敢!待日后望遠鏡更加完善時,相信道長能發現更多的星體,到時候再為道長慶功~!” 現在墨凌薇和閻少寧,正在加急為軍方趕制一批軍用望遠鏡,所以對于天文望遠鏡的改進也就暫時放了下來。但李澤軒相信,隨著工坊制作望遠鏡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生產出來的望遠鏡肯定會越來越先進,到時候說不定李淳風可以借助望遠鏡,將太陽系的幾大行星全部給找出來! 那樣的話,李淳風或許會順勢提出日心說,但就是不知道他會不會因此被視為異類,畢竟在西方日心說剛剛提出來的時候,不少人都為此遭殃了。 葉法善在一旁聽他倆對話聽的是目瞪口呆,在這以前,他對于自己的學問可都是引以為傲的,當然他也聽說過不少李澤軒的事情,覺得這個表兄能憑借自己努力身居高位,本事還是有的,可沒想到學識居然也這么淵博,很多東西他是聽都沒聽說過,而李澤軒卻能跟李淳風侃侃而談,這就是差距啊! 此刻,葉法善更加堅定了要外出求道的決心,若是不肯踏出家門,他一輩子就只能當井底之蛙了! …………………………… 一頓午飯吃了近半個時辰,臨近學生放學的時候,三人才散場。 李澤軒吃過午飯后回云山別院那邊小憩了一會兒,而葉法善則是在后院打坐休息。 午后,李澤軒帶著“外出采風、收獲頗豐”的葉法善準備回長安。本來他還打算帶著這個表弟去云山西面看看莊戶們采藥會不會遇到野獸呢,但葉法善不忍見到野獸被殺,也就就此作罷。 來的時候是走過來的,回去的時候,李澤軒說什么也不愿意繼續走了,他覺得特別浪費時間,便從書院的親衛們那兒“借”了兩匹馬,一人一騎,向長安趕去。 “噠噠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