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孝恭聞言,面見一絲冷色,道:“武德元年,大唐立國,高祖皇帝與當今陛下東征西討,逐漸肅清大唐境內其他反叛勢利,當然也有不少勢力選擇歸附大唐。但馮盎沒有!直到武德五年,大唐與東突厥大戰,突厥退兵,大唐國內局勢一片明朗之后,馮盎才獻出他據有的地盤歸順朝廷,他這不是有野心,那是什么?” 公元617年,李淵于太原起兵,他跟許多軍閥一樣,選擇了與突厥結盟。一年后,李淵在長安登基,建國號為“唐”。大唐政權很快在群雄爭霸中脫穎而出,與突厥的矛盾日益加深,開始從盟友轉變為敵人,兵戎相見。 武德五年,突厥國內鬧起饑荒。當時李淵欲騰出手解決最強大的對手劉黑闥,遂主動給頡利可汗送去大量的金銀財寶,請求議和。頡利可汗正被饑荒搞得有點狼狽,也樂得順水推舟,兩國許諾通婚修好。李淵利用與突厥短暫和平的有利局面,對手劉黑闥發起總攻。三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大破劉黑闥,劉黑闥兩萬精兵損失殆盡,只帶了二百余人逃出來,投奔突厥。 頡利可汗如夢初醒,撕破與大唐的和平條約,發兵數萬人,連同流亡的劉黑闥,對大唐帝國發起了進攻!李淵緊急命令太子李建成出豳州道,秦王李世民出秦州道,分別抗擊兩路突厥大軍。另調遣云州總管郭子和赴云中,掩擊頡利可汗大軍;左武衛將軍段德操則奔夏州,以斷突厥人的退路,雙方交戰忽悠死傷。 但由于當時大唐帝國尚未完成一統中國,故而李淵盡量避免與突厥發生大規模的沖突,甚至不惜犧牲一部分利益,以羈縻頡利可汗,最終突厥退兵,給了大唐十分寶貴的喘息之機。 也是在這一年,嶺南酋長馮盎入朝表示愿意歸附大唐,李淵將他原據有的地區劃分為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個州,委任馮盎為上柱國、高州總管,封他為越國公。委任他的兒子馮智戴為春州刺史。 馬車內,李澤軒默然半晌后,拱手道:“若真如王爺所說,那王爺在嶺南還請一切小心!” 李孝恭爽朗一笑,道:“哈哈!放心,他馮盎不敢動本王,若是動了,那朝廷就有理由對嶺南用兵了~!” 說到最后,他的眸中泛出了一絲冷光!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