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老夫已經有一年多沒帶過兵了吧?” 秦瓊在心里默默地感慨一句,然后他定了定神,對面前的一眾軍士大聲道: “爾等本是出自右武侯衛,我大唐十六衛之一,軍中規矩想必不需要老夫重復了吧?接下來一個月,炎黃書院就是一座軍營,你們身為教官,必須以身作則,嚴格服從軍規!若是有人放松懈怠,別怪老夫軍法無情!都聽清楚了嗎?” 秦瓊的后半段話,說的是冷意森然,令所有親衛全部心中一凜,齊聲吼道:“聽清楚了~!” 旁邊的李澤軒忍不住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就是他為什么非要堅持讓秦瓊過來當教頭的原因,因為秦瓊的威望隆重,軍中無人敢捋其虎須,年輕的學生中,也沒人敢觸他眉頭,最起碼連李泰、李恪都不敢,所以他簡直就是一根定海神針啊!有他在,整個軍訓過程中,肯定很少很多刺頭。 李澤軒笑了笑,然后便十分放心地將這個“舞臺”全部交給秦瓊,自己轉身去“主席臺”上,看龐非基他們軍訓了。 “首先,本將要教你們一些新式的軍中口令,每個人務必要記清各口令的動作要領!第一個是立正,看好了,一會兒本將喊立正的時候,所有人必須兩腳跟靠攏并齊,兩腳尖稍微向外分開,兩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體正直,微向前傾………” 操場上,秦瓊一邊給眾人講解一些軍訓時的基本動作要領,一邊親自演示,他的自稱,也從剛才的老夫,變成了現在的本將,無不說明從現在開始,這里已經變成軍營了。 其實這個時候軍人的站姿,基本上已經很標準了,非常接近于現代軍人的站姿。但正式站立時的姿勢,唐代還沒人對其進行專業命名,所以李澤軒就把“立正”、“稍息”、“跨立”、“向左向右轉”、“向左向右看齊”等等一些現代的基本動作口令,教給秦瓊了。 至于陣型訓練什么的,李澤軒不太懂,他是打算讓秦瓊按照唐代的軍陣來自由發揮,只要到時候學生們能恪守紀律、保持整齊就行。 話說回來,其實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有“立正”、“稍息”這些軍事口令了。據記載,戚繼光當年在南方抗倭時,為了保持警覺,夜間派出士兵沿海警戒,若發現敵情,及時報警。 但夜間敵我分辨不清,怎么辦呢?戚繼光規定了口令。警戒的士兵都帶著竹哨,如果發現人影,要立刻端槍跨步,嘴里喊:“哨起!”意思是警哨要響起。對方若是自己人,要立刻停止行走,雙手下垂站正,嘴里喊:“立正。”意思是他立刻站正了。如果不這樣做,就會被認為是倭寇,警哨要真的響起。 為了讓士兵把這套口令熟稔于心,部隊操練時,戚繼光不停地讓士兵練習這兩個動作。后來,幾經演變,“哨起”、“立正”竟成了軍隊隊列練習的正規口令,沿用至現代,只是在口令的語音和意思上有了些變化。 而李澤軒現在,是讓這些口令提前了八百多年出現,也算是為炎黃子孫做了貢獻。 …………………… 呀,弱弱地請了個假,居然沒人噴我,全是鼓勵俠客的,嘿嘿,謝謝你們的支持,特地在請假期間碼一章奉上!明天恢復更新!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