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中國”一詞的起源,最早源自于周朝,因為周朝所處的華夏地區,在當時屬于中央,所以他們便把自己居住的王國,稱之為“中國”,意思就是中央的王國。但這個時候的“中國”范圍還很小,而且只是周朝統治的一種地理與文化概念。 隨著朝代的更替,“中國”的范圍也在慢慢擴大。到了西周時期,“中國”不僅包含了西周本國地區,還擴展到了附屬國所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到了東周,長江流域的部分地區,也屬于“中國”的范圍之內。秦漢時期,“中國”已經跟我們現在的國家差不多大了。 到了漢代以后,“中國”一般指的是漢民族建立的國家王朝。但是在少數民族在統治中原之后,為了取得和漢族的心理認同,也將自己建立的國家稱之為“中國”。到后來的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經歷幾千年數個朝代的更替,除了用自己的國號外,都延用了“中國”為國名,并且在對外出使時也統一使用“中國”這個詞。 只不過,這貨之前一直說的是白話,現在突然開始拽文言生都忍不住為之一愣,也幸好這里面的句子比較簡單,不然還真是聽起來都費勁。不要以為古代人就喜歡聽文言文,他們平常交流的時候還都是用白話的。 但有個問題就是,這篇《少年中國說》有些得罪人,得罪老年人,但李澤軒相信,能真正體味到這篇文章真諦的人,肯定不會那么膚淺地以為這篇文章是在貶低老人。 “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茍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茍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此老年人與少年人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老年人怯懦? 老年人厭世? 老年人不敢冒險? 老年人像老牛? 聽到這里,場下的學生們聽得是津津有味,但一些書院的老先生們,聽得卻有些臉色發黑了,李綱、顏思魯等人還好點,畢竟個人修養高,王績卻沒有那么好的性子,老家伙氣的面紅耳赤,要不是徐志宏攔著,他估計都想從“主席臺”上直接跳到神仙燈里面去找李澤軒拼命了。 程咬金、尉遲恭倆人聽不大懂,也就只能在那兒大眼瞪小眼,談不上有什么惱怒情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