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閻立德無語,虧他先前還在贊嘆李澤軒精通建筑設計呢,現在看來,這貨有些方面完全是個小白,他搖了搖頭,道: “當然牢靠~!長安城的城墻就是用糯米灰漿砌的,你說牢不牢靠~?” 事實上,古代的建造工藝,遠遠沒有李澤軒想象中的那么low,這時候雖然沒有水泥,但是有很多替代品。 西方最初采用黏土作膠凝材料,古埃及人采用尼羅河的泥漿砌筑未經煅燒的土磚。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到2000年間,古埃及人開始采用煅燒石膏作建筑膠凝材料。 公元前146年,羅馬帝國吞并希臘,同時繼承了希臘人生產和使用石灰的傳統。羅馬人使用石灰的方法是先將石灰力口水消解,與砂子混和成砂漿,然后用此砂漿砌筑建筑物。采用石灰砂漿的古羅馬建筑,其中有些非常堅固,甚至保留到現在。 后來古羅馬人對石灰使用工藝進行過改進,在石灰中不僅摻砂子,還摻磨細的火山灰,在沒有火山灰的地區,則摻入與火山灰具有同樣效果的磨細碎磚。有人將“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組分砂漿稱之為“羅馬砂漿”。 在歐洲建筑史上,“羅馬砂漿”的應用延續了很長時間,它的性能,基本上已經接近了現代的水泥。不過,在公元第九、十和十一世紀,該砂漿技術幾乎失傳。 在中國古代,雖然沒有羅馬砂漿,沒有水泥,但勤勞聰慧的古代勞動人民還是發明了其他替代品,應用最為廣泛,流傳時間最長的,當屬糯米灰漿了。 據記載,至少不晚于南北朝時期{公元386~589年},糯米灰漿就已成為比較成熟的技術。 將糯米熬漿摻入陳化的石灰膏中可以增加灰漿的黏結強度、表面硬度、韌性和防滲性,明顯提高磚石砌筑物的牢固程度和耐久性。 時至今日,許多使用糯米灰漿的古代建筑,例如南京、西安、荊州、開封等地的古城墻,以及錢塘江明清魚鱗石塘等,雖經百千年的風雨沖刷,仍然非常堅固。 事實證明,糯米灰漿是性能杰出的建筑膠凝材料,用糯米灰漿建造的古建筑,其工程質量絲毫不弱于現代的一些鋼筋混凝土建筑。 所以,古人的智慧,不容小瞧,古人的工藝技術,也并非是一無是處,仍然有許許多多的閃光點。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