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飯堂里。 牟助教看著報紙頂頭的那篇《標點符號使用詳解》,眼中立刻閃過幾絲異彩。 “嘖嘖,這個標點符號提的倒是新奇,看起來很實用啊!也不知道是何人想出來的?我要不要跟祭酒提議,將這標點符號推廣起來呢?” 馬周看完這篇標點符號的說明后,飯都有些顧不上吃了,嘴里忍不住喃喃道。 他自己從事教育這么多年,自然能夠明白,標點符號對于學生的閱讀效率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他才起了要大肆推廣的心思。 感嘆了一會兒,牟助教繼續往下看。 “文人互動?這個所謂的報紙是想干什么?難道是將我大唐的文人,放在一塊兒,共同辯論嗎?” 馬周看到接下來的“文人互動”四個大字,心里微微疑惑了一下。 “嘶~,《論太宗疏》,寫這篇文章的人,真是好大的膽子,竟敢妄議朝政。馬周?馬周是誰?這人口氣有些大了。” 不同于王猛、程處默、孫子凡、余東才等人上來就跳過別的地方,直接,牟助教對于精益文章當然也非常感興趣,只是他看到第一篇文章時,忍不住一陣陣牙疼。 “尋往代以來成敗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為盜賊,其國無不即滅,人主雖欲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教,當修之於可修之時,若事變一起,而后悔之,則無益也。故人主每見前代之亡,則知其政教之所由喪,而皆不知其身之有失。是以殷紂笑夏桀之亡,而幽、厲亦笑殷紂之滅……….” 牟助教剛開始認為馬周一介平民,擅議朝政,太過放肆,可是往下一讀,他頓時就收起了輕視的心思,神色逐漸鄭重,并忍不住喃喃的讀出了聲。 “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蓄積多少,唯在百姓苦樂。且以近事驗之,隋家貯洛口倉,而李密因之;東都積布帛,王世充據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向使洛口、東都無粟帛,即世充、李密未必能聚大眾。但貯積者固是國之常事,要當人有馀力,而后收之。若人勞而強斂之,竟以資寇,積之無益也……….” “好!好啊!見解獨到,此人大才啊,大才啊!僅憑此文,足以見得,這馬周經世治國之才并不比某些朝堂諸公差啊!” 讀到末尾這一段,牟助教忍不住拍案而起,放聲狂笑,文人要是遇到一片好文章,可比見到大美人還興奮。 在歷史上,馬周在貞觀十一年曾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寫了一篇《上太宗疏》,呈遞給李二,《史記》中對這篇文章評價非常之高,可稱作古往今來治安策第一奇文。 現在馬周寫的這篇文章,雖然有些思想還未臻至大乘之境,但是里面已經包含了不少馬周后來的一些為政理念,因此這篇文章當然算得上極為難得的佳作。 “如此大才,怎會默默無聞?唉,不過天下被埋沒的有才之士多了去了,如此看來,這《大唐日報》豈不是還能用來發現人才?” 牟助教此時對于這報紙,興趣是越來越大了,他猶如愛撫美人般,小心翼翼地抹平了報紙上面的皺褶,繼續往下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