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仁皇后感到一陣不可遏制的惡心,心里道:“圖攸實在是太過虛假偽善了。既然要做了斷,直接一點豈不是更好。非得要先說這么一套無聊的鬼話。聽圖攸的意思,我與周端出逃的計劃,他應該已經盡數知道了。好圖攸,好手段。” 宣仁皇后心想事情已經敗露,再無虛與委蛇的必要,到了必須要決裂的時候了,而且必須以激烈的形式來決裂。因為,只有通過激烈的形式來決裂,才能明白無誤的告訴殿外的須潑焉,讓他下定決心,盡快脫身。但宣仁皇后是累世郡王府出身的高貴的世家郡主,自幼教養嚴格、舉止端莊,就算如今處于盛怒之下,也決計做不出什么過于沖動激烈的舉動。而且,宣仁皇后自己也想要看看,這逄圖攸打算如何處置自己,自己的親兄長象廷郡王又將有何表示。 宣仁皇后冷冷一笑,說:“陛下,請講吧。” 逄圖攸卻不著急,啜了一口茶,慢慢道:“皇嫂,先帝歷盡千險萬苦,創下了咱們大照這一片輝煌的基業,實在是不容易啊。皇嫂,還有象廷郡王,你們都是全程參與大照建國的人,對其中的艱辛和危險,體會的要比我要深的多。創業難,可是,守業呢,那是更難啊。先帝先是取締異姓郡王,然后又試行郡守制,他的初衷和做法,我都完全贊同。為什么?我們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啊。我們是庶出,頗不受待見。自從我記事開始啊,就是先帝和皇嫂拉扯我、教養我。但凡先帝所說的事、想要做的事,我都絕無異議,全都去盡力施行和落實。隆武九年之后的這幾年,先帝為了大照江山永固,打算全面取消郡王制,徹底推行實施郡守制。對于這個新政,幾乎所有的分封郡王都心中齟齬、極力反對,但我,完全理解先帝的苦衷和深謀遠慮,因此從無異議。對此,你們可能有很大誤解,我今天趁機也要說說明白。皇嫂,象廷郡王,你們全都知道,我在隆武十年之后,曾經屢次奏請先帝,為我的幾位兒子請封郡王,還為此與先帝鬧了意氣。但是,你們可能并不知道。那都是障眼法。是我與先帝預先設計,掩人耳目的。先帝的意思是,直接傳遞全面削藩的旨意,可能會引起宗室內的動蕩,因此決定演一出殺雞儆猴的大戲。于是,先由我來請封,先帝嚴厲打壓我,以此來警示和彈壓其他分封的宗室郡王。當然了,先帝告訴我,之所以如此,其實也是為了替先帝預留一個轉圜的余地。所以,為兒子請封,并非我的本心。這其中的關節竅門,恐怕只有先帝一人知曉。先帝常說‘君不密則失臣’啊。即便皇嫂,先帝也不允許我告知您啊。后來,諸宗室郡王聯手,一致反對削藩,明里暗里做了不少手腳。因為先帝與我預先布局的緣故,諸宗室郡王誤以為我是反對先帝的,因此,我才有幸一直參與宗室郡王的謀劃,而且隱隱然,還被他們奉為領袖。最開始的時候,這些反對削藩的預謀,并不成氣候,只是那些宗室郡王時不時聚一聚、牢騷,并請請我出面勸說先帝而已。畢竟先帝是史無前例的隆武大帝啊,尊崇無限,威儀甚重,那些宗室郡王萬萬不敢造次。而且有我這個先帝的親弟弟來領頭,諒他們也翻不起什么浪來。那些宗室郡王只是反對削藩,并不反對先帝。先帝對此是頗有自信的。只是,我與先帝未曾想到,不知是何緣故,宗室郡王反對削藩,忽然之間就變了樣子,從反削藩不反先帝忽然變成了反對先帝,而且是宗室郡王們一致反對先帝,并開始預謀實際行動,直至雪夜毒殺先帝,釀成了大禍。皇嫂是親臨毒殺現場的人。先帝其實是死于中毒,這一點,我對皇嫂并不諱言。對于象廷郡王么,今天既然我說到了這里,那我也不想向象廷郡王再隱瞞了。而且,若我猜的不錯,象廷郡王,你對此應該也早有耳聞了吧。” 宣仁皇后瞬間滾下兩行熱淚。她為隆武大帝感到哀傷。隆武大帝駕崩之后,她雖然也常有哀傷,但因為局勢危急,哀傷只是淺淺淡淡、若隱似現的,并不痛徹心扉。對于隆武大帝的死因,她早已知曉,但如今,皇帝親口承認,英武無比、萬民尊崇的隆武大帝確是被宗室郡王集體反對并設計毒殺而亡的。這對宣仁皇后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沖擊。宣仁皇后心里一直以來仔細維護的堅強堤壩,一下子就垮塌了。當然,宣仁皇后之所以放情,也是因為她已經打算與皇帝當場決裂,因此再也不用掩飾情感了。 宣仁皇后覺得自己太累了,繃的太緊太苦了,她再也不用掩飾自己了。 凌姬慢慢走過來,遞上來一個熱帕子。宣仁皇后面無表情的接過來,敷到了自己的臉上,依然長泣著。 逄圖攸道:“我說一句誅心的話吧。我大概早就被皇嫂認定是毒殺先帝的兇手了。先帝被毒殺時,皇嫂就在鹿苑現場,前后經過,不用我說。別說是皇嫂,就是我的皇后雒淵葳也深信,是我聯絡宗室郡王們毒殺了先帝。對于這些誤解,我從未辯解,也無法辯解。為什么呢?因為從現場來看,我在先帝毒身亡之后立即趕到了鹿苑。從結果來看,確實是我得了皇位啊。我無論怎么解釋,你們也不會信的。皇嫂,是不是這樣的?” 宣仁皇后心情重新平復了,她不想對皇帝這些莫名其妙的辯解做出回應。她沒有做任何表示。象廷郡王也沒有做任何表示。 逄圖攸道:“可是,皇嫂,事實上,并非如此。” 宣仁皇后心里更加厭惡了:逄圖攸現在勝券在握了,無非就是找個什么理由來處置自己和逄稼而已,還非得要在徹底勝利之前,來這么一整套的虛情假意。逄圖攸就是這樣的人,無論真假,都要把戲做的足足的。 逄圖攸站了起來,沒有理會坐著的宣仁皇后和象廷郡王,徑直走到漪蘭殿側旁一個屏風旁。屏風是一個精致的繡品,繡的是江山煙雨圖。逄圖攸道:“江山,江山。你們如果要是問我,想不想坐江山、當皇帝。我明白告訴皇嫂和象廷郡王,我當然想。平心而論,要是論雄才大略,我遠不如先帝。但要是論收服人心、平衡各方勢力,我還是自信有些天賦的。打江山,需要先帝這樣的英主;但坐江山,我自認,還是我自己更適合一些,更有利于大照的千秋萬代、江山永固。” 宣仁皇后的淚徹底干了,心里恢復了理智。她完全不贊同皇帝所說的,但她也完全沒有興趣去和皇帝理論。 逄圖攸接著道:“盡管如此,但我卻絕不可能做出弒殺先帝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了。再說句誅心的話,我之所以能夠在宗室里、王公大臣中間頗有些聲望,靠的就是寬仁厚德啊。我登基之后,你們都覺得我原先的寬仁厚德是偽裝出來的,是假的。可是,我想問問你們,四十多年了,我一直就是如此,四十多年的寬仁厚德,難道是能夠偽裝出來的么?” 宣仁皇后實在不想再聽下去了,道:“好了,今天,咱們就別說這些了吧。有什么話,你就直接說好了。” 逄圖攸皺眉道:“皇嫂,我懇請你聽我說完,好不好?”逄圖攸的口氣中竟然有了哀求的語調。 宣仁皇后搖了搖頭,道:“你說吧。” 逄圖攸道:“不論皇嫂信還是不信,毒殺先帝一事,其實我事先并不知曉,也完全未曾主動參與。” 這是逄圖攸在為自己辯解了。宣仁皇后抬起頭,看著逄圖攸。 逄圖攸知道,宣仁皇后這是在質疑自己。因為,害死隆武大帝的那只鹿,就是自己進獻來的。 逄圖攸道:“我知道,皇嫂想說的是,那只鹿是我進獻給先帝的,因此我難脫干系,是么?確實,那只鹿確實是我進獻給先帝的祥瑞。但皇嫂可能不知,我是從哪里得到的那只鹿。”逄圖攸走到象廷郡王身旁,又折回宣仁皇后身旁,道:“是圖修給我的。” 北陵郡王?! “圖修給了我那只鹿,說,‘陛下和皇后娘娘都喜歡鹿,這只鹿是稀世珍寶,陛下和皇后娘娘見到了必會非常高興’。這在此前都是常有的事兒,圖修那邊進獻的好玩意兒多了去了,這也不是頭一回,而且還是先帝和皇嫂最喜歡的鹿,于是,我想也沒想,就把那只鹿進獻給了先帝和皇嫂。而且,我壓根就沒有見過那只鹿,是我派人直接從北陵郡王府接出來,然后送進宮去的。” 逄圖攸仰著頭回憶道:“那鹿送進去的第二天傍晚,也就是先帝駕崩的那天傍晚,我與雒淵概、竇吉被圖修請到北陵郡王府飲宴。當時,在北陵郡王府參加飲宴的,除了我、雒淵概、竇吉之外,還有甘茲郡王逄世桓、扶風郡王逄頃、丹朱郡王逄隆、海西郡王逄弩、上谷郡王逄寧。也就是說,除了象廷郡王以外,其他所有郡王全部在場,或者說所有逄氏郡王全部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