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一七 升閥之途-《永夜君王》
第(1/3)頁
劉公公面如止水,看不出喜怒,又問:“升閥之途有好幾條,不知娘娘打算走哪一條?”
“本宮乃是大秦帝后,自當依祖制,行古法。”
劉公公臉色稍霽,道:“娘娘遠見卓識,遠在男子之上,老奴佩服。”
所謂古法,就是太祖所立的規矩,以征戰取地,以軍功封爵,漸次擴張,直到達到門閥標準。這是最正統,最古老也是最難的一條路。普通上品世家想要晉階門閥,需要海量軍功。是以在帝國早期,每個門閥崛起之路,都是無數黑暗種族尸骨鋪就。
只是此法升閥太過艱難緩慢,一個世家哪怕是人才輩出,也要經營百年以上,前后歷經數代人嘔心瀝血,方有可能。但也正因為太過艱難,門閥制度便漸漸被人抨擊是高門大閥固步自封,壟斷資源的工具。許多寒門士子更是奔走疾呼,甚至想要廢閥。
到武祖中興之際,能臣猛將濟濟一堂,不世出的強者云集朝堂,有多人戰績輝耀當代,可是依照古法,卻無法升閥。
武祖因時而動,增開升閥之途,這才有九閥同在的盛景。當時九閥都是實至名歸,天下無人不服。
然而武祖之后,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前后幾朝皇帝好大喜功,也想要青史留名。可他們又沒有武祖那樣的不世武功,又被別有用心之人攛掇,就把心思動到了升閥之路上。
一時之間升閥之路越來越多,最多時足有十幾條,門閥數量也是暴增,曾有過二十幾個門閥的亂象,而為了將張、趙等真正門閥與之區分,當時的皇帝還將門閥分作了三等。
門閥多了,也就不值錢了。許多家族又無力對外開拓,想要領地收益,只能靠內斗,是以當時朝堂上下一片烏煙瘴氣,亂不堪言。
好在其后終于出了個明君,大力整治門閥亂象,重拾古制,將眾多混跡其中的門閥降品降級,最終只留下五閥。這五閥才是實至而名歸的門閥。
而帝君亦同時修史,毫不諱言這段亂象,且只認五閥,余者皆被冠上偽字。長久以來,涉事家族后人對此一直有爭議,認為不可因一朝而上溯廢三代,需區別對待,不過之后歷任帝君在此事上始終沒松過口。
整治門閥之后,大秦又對升閥之途重新梳理,最終留下五條通途。至今為止,其中最有爭議的一條就是天王開閥。
這一條曾經數次被啟用,然而門閥世家傳承悠久,底蘊深厚,并不是一時能夠積累起的。天王去世后,沒有多久子孫就將家產敗光的事也是有先例的。此外門閥并不僅僅是利益與名聲,還有責任。光是守土之責與戰事的負擔,就足以在十幾年時間內耗盡一個世家的積蓄。
眼下帝國中興之說傳了數年,實質上動蕩也同時開始,門閥起伏重現,先是宋閥降格,其后有眾多世家虎視,想要升閥。
李后此刻表露心跡,想依古法升閥,那就是李家要在接下來的大戰中攫取海量軍功,方有可能。在這一過程中,必是對帝國貢獻良多,自不必說。
所以劉公公也為之贊嘆。其實以李家天機術世家的特殊,以及她帝后的身份,至少還有兩種其它途徑可以選擇。但李后身為女子,卻是有大決心和大勇氣,毅然選了這條最難的路。
選了這條路,其實也就等如是選了帝國利益。劉公公贊嘆之后,便道:“娘娘深明大義,老奴佩服,有需要用得到老奴的地方,娘娘盡管吩咐。”
李后道:“我尋思著,倒確實有一件事,想要請教公公。”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铁力市|
平定县|
黄山市|
科尔|
井冈山市|
德保县|
都兰县|
贵南县|
长兴县|
郓城县|
噶尔县|
万全县|
渭南市|
方正县|
阳朔县|
白水县|
铜梁县|
舟曲县|
科尔|
庆阳市|
托里县|
吉木乃县|
陇南市|
吴旗县|
嵊泗县|
黄浦区|
鄂托克前旗|
翁源县|
稻城县|
慈利县|
新干县|
彩票|
两当县|
莱西市|
四子王旗|
大港区|
彭水|
宁德市|
法库县|
龙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