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年朱芷凌的皇祖父,因涉及黨爭與大臣勾結,受人慫恿一時利令智昏,欲趁明皇巡視南方時發動兵變繼而改朝換代。所幸留守京畿的陸行遠彼時有所察覺,拼死逃出京城,單槍匹馬連夜奔行千里,將消息通報于明皇。明皇聽聞后大為震怒,即刻從南疆集結了八千人的兵勢,火速回剿。人數雖然不多,但當初太液城筑城時,初代明皇曾留下暗道直通城外,這暗道只有繼帝位者方可知曉。是以當這八千人的士兵從城外通過暗道忽然出現在太液城內時,叛軍尚如在夢中。 事后,她的皇祖母親自宣旨誅殺了所有謀逆之人。對于朝夕相對十余年的枕邊人,她唯一施予的仁慈便是將其從謀逆之臣的名單中摘除后賜了一壺鴆酒,并稱是病故。從此,她更加堅定了欲延國祚必先杜患的決心。 事實上由于這次政變來得太突然,被鎮壓得又太迅速,大多數人并不知曉有哪些人是真正牽涉其中的,只有通過明皇下旨明示的逆黨名單才能明白。所以當她的皇祖母宣告天下人她的丈夫急病去世時,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懷疑,從頭到尾目睹并清楚一切的大臣里,大約也只有陸行遠一人了。 他和明皇一樣,經過此事后深感要保住女系帝位的延綿既是必須,也是件極艱難的事。也正因為他的忠誠和他的親身經歷,使明皇相信他將是執行并捍衛這一國策的不二人選。 所以,她在為金泉公主擇婿的時候選擇了陸行遠的兒子,世人眼里看到的,是一段才子佳人的完美姻緣。在明皇的心里,卻有一種無比的安心感,這個人選才是讓她最覺穩妥的。畢竟到了賜死的那一刻,她應該不會感受到太大的來自陸行遠的壓力。 而陸行遠在金泉公主將酒杯遞給自己的長子的那一瞬間,固然痛心不已。但在內心深處是不是也悄悄地感到了一絲輕松呢? 作為駙馬,養子陸文駿已將陸氏一族與皇室的親密關系交織到了極點。生兒育女后,他的后代又將成為未來的國君,然后不用數年便像曇花一樣急急謝去,留下世襲的爵子之位讓陸氏血統嫡出的弟弟來繼承。明皇的那一壺鴆酒,是不是替他實現了一個他使勁壓抑了一輩子甚至想都不容自己去想的那個愿望呢? 其實明皇那樣睿智,那樣善識人心,會不會也覺察到了這些隱秘的心思?或許就是這一壺鴆酒,了卻了她和陸行遠各自的煩惱,成了君臣幾十年默契的最扎實的地基也未可知。 人心到底能有多深?誰能知曉。 不管怎樣,朱芷凌的皇祖母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時,便趁著一息尚存,逼著朱玉澹宣了旨賜了酒,然后才放心地把帝位交給她,合了眼。 她大約覺得除了毒金之戰吃過慕云氏一次虧之外,一生都沒有失算過。 也許吧。 趙無垠輕輕地摟住朱芷凌的肩膀,把她靠在自己的懷里,他知道這樣能讓妻子感到放松一些。 兩人依偎了一會兒,朱芷凌才緩緩開口道: “母親以為我只知道爹爹是病死的。其實我何止是知道……。” 趙無垠的語氣恢復了平日里的冷澈,“其實從你皇祖母的考慮來說,雖然手段毒辣,但確實能杜絕后患,換做是我也想不出比這更有用的法子了。古時某朝某代也不是有過這樣的帝王么?擔心自己死后儲君年幼而被人把持朝政,便先殺死孩兒的母親。” “你是說那個以‘子幼母壯,必亂朝綱’為名,臨死前賜死了太子生母的皇帝?” “不錯。后妃尚且如此,何況駙馬。只是你們朱氏的女兒,只要登上帝位便要孤影一生……” “那是我皇祖父一時糊涂,受人蠱惑才會行此禍事。我爹爹那樣與世無爭,那樣謙謙君子……即使不殺他,也絕不會行謀逆之事。其實后來想想,爹爹一定是早已知曉自己的將來,才辭去所有官職,只在宮里教我讀書陪我玩耍。他總說要多陪幾年,莫要留了憾事……”朱芷凌不覺淚珠又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