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蘇曉塵見勢便溜了。心想,都是一個媽生的,長得也一模一樣,怎么性情就這么大不同呢,真是多一刻也不想呆在一起。 隊伍如長蛇般穿過盤云門、承露門、迎曦門、崇景門,最后出了百泰門,往東邊一拐,掩入山林看不見了。溫帝這才長長吁了一口氣,自言自語般:“這也是為了江山社稷。” 身后的葉知秋聽了,心里也是一樣的嘆道:“這也是為了江山社稷。” 誰的江山社稷呢…… 蒼梧國一路向東,要穿過江州、湘州、涇州、渡過瀚江,才得入碧海國境。這一路上羽林軍兩千,隨行官員要員兩百,伙夫車夫侍從三四百,小三千人的隊伍,是怎么都走不快的。好在太子不催,公主不急,大家游山玩水,逛吃逛吃,倒也快樂。 沿途地方衙門都是視同圣上親臨,捧了最好的山珍美肴到賓館來孝敬太子。什么茗嵐山的鶯舌草燉鹿脯、臨化城的十菇燴牛髓,更有各種名點小吃,每日絡繹不絕地送來從不重樣,直吃得眾人油光滿面。 其中涇州的知府最絕,轄內的慈方古鎮上有一戶專做千層芙蓉栗子酥的人家,前后八代傳人,已做了有兩百年。知府差人連攤子帶人直接用車拉到了賓館,現鋪現捏現炸,吃個新鮮熱乎。 蘇曉塵也沾了光,那些官員個個都是些人精,見他是太子伴讀,與太子寸步不離,更是殷勤,少誰也少不了他的一份。這不過半月,蘇曉塵覺得自己的腰都粗了。 太子李重延這一路皆是一副儲君的架勢,每過州府見了官員都要裝模作樣問上幾句民生民情。 官員們看他年輕,猜他不經事,凡事都挑面兒里好看的說,哄得他開心也就過去了。不料太子雖然沒什么經驗,自小長在宮里,察言觀色卻是老手,猜到了官員的心思。怎奈自己肚中確實見識不夠,與官員說話說不到實處。一想到此時倒也罷了,待到了太液城若也被小覷了去,豈不沒了顏面,心下頗為悶悶不樂。 身邊隨行的禮部官員里有一個的老生,名喚荀圭,看在眼里,趁機附上來悄聲說,殿下,此事不難。 “使團中隨臣有文有武,倘若每日傍晚時分開設講壇,每次選數人談天下事,待到了碧海國都之日,學問必能大有長進?!? “荀大夫此言甚好,那就請荀大夫操辦此事吧?!碧雍鋈挥X得這也許是個辦法。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荀圭年歲雖長,位居不過禮部中六品的一個主事,拼得幾十年資歷才博得葉知秋平日里客氣稱他一聲荀大人。如今荀大人變荀大夫,還是承太子金口。荀圭聽得眼中放光,瞬間覺得自己是大器晚成四個字的最好詮釋,精神抖擻地領命就去了。其實太子就是信口一說,哪里就當真了。 在“荀大夫”的辛勤奔波下,講壇開設得很順利,為示禮賢愛學,太子下令有意者不論身份,皆可入帳聽講。其實哪里有那么多人愛聽,不過是給太子湊個趣兒,說的也都是些風土人情,無關緊要。太子眼見才第一日講壇就要淪為茶話會,哭笑不得,一眼瞥見蘇曉塵在側,令他另開題目重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