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735章最后一塊高地(2) “那就用國產的!沒有現成的,就組織力量進行攻關。其他的我不管,你們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不管多長時間,一定要搞出來。 許總,國家不是出臺了半導體重大裝備扶持計劃嗎?你們申請了專項資金嗎?” 胡楊有些頭疼,說話的語氣不是太好。 許有年清楚胡楊的脾氣,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唱反調,要不然鐵定會挨罵。 他小心翼翼的說道:“胡總,我們會按照你說的去做。至于國家專項資金,我們暫時還沒有申請。這樣,最晚一周,我就會把申請報告遞交上去,你看行嗎?” 專項資金的申請很麻煩,博隆光學目前欠缺的根本不是資金,而是技儲備和人才的問題。 再加上博隆光學財大氣粗,許有年也就疏忽了這件事。 但今天胡楊問起此事,他可不能辯解,越辯解越糟糕,因此他直接承諾一周內辦妥。 胡楊冷哼了一聲,原來是許有年等人壓根就沒有提交申請。不過,許有年的態度很好,他就沒有再吱聲。 “胡總,我們自己進行攻關,耗費太大了。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有人在卡我們的脖子。那啥,國內目前也有一些芯片生產企業在逐漸的崛起,咱們能不能仿效阿斯麥的路數?” 戴向軍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在研發euv光刻機的過程中,拉上一些國內的芯片生產企業分攤成本。 目前,芯通國際在芯片代工領域,是國內當之無愧的龍頭。魅力半導體是存貯芯片的龍頭,但不代表國內就沒有其他的芯片生產廠家。 拋開合資企業不談,還是有一些新興企業的。 胡楊想了想,說道:“國內這些企業的規模暫時還是偏小,你們可以去談,但我估計效果不會太好。資金的事情你們不必在意,想分攤成本,還不如盡快把專項資金申請下來呢。” 專項資金目前看起來不多,但人家那是有后續的。只要研發項目取得一定的進展,后續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來,這才是分攤成本的妙招。 許有年和戴向軍面面相覷,很快就理解了胡楊話里的意思。 不過,在這之前,有些信息他兩人并不知情,胡楊也是最近兩天才知道詳情的。 “好的,胡總,請你放心,我們一定會把專項資金申請下來的。” 許有年和戴向軍趕緊立了軍令狀,再也不敢小瞧這件事情。 “行了,你們抓緊,有什么問題記得及時向我匯報。那我就先走了,回頭再聯系。” 胡楊施施然離開了博隆光學的生產研發基地,許有年和戴向軍馬上召開公司高層會議,務必要把這幾件事辦好。 秋季。 小逸飛走進了小學的大門,成為了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 在這期間,胡楊去了一趟魔都、去了一趟蓉城,然后剩下的時間就扎根在京城,連深海都沒有回過。 而這一年,整個匯嘉系都是狂奔在徹底去北美化的道路上,而且形成了不可逆轉的態勢。 國內和北美的矛盾也越來越深,不僅是匯嘉系,還有不少企業也開始逐漸的去北美化進程。 “純純,國慶節咱們回深海一趟吧。” 胡楊在京城這么長時間,重點就放在了博隆光學的身上。好消息還是有的,最起碼euv光刻機的光學曝光系統、光源系統,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就差最后的臨門一腳。 于是,他就起了心思,想回深海。 按照匯嘉系的整體布局,深海是重中之重。不僅明康通訊的總部在深海,魅力電子的總部也在深海,還有頑石科技、方舟電腦等......更不用說匯嘉系的靈魂企業匯嘉國際投資也在深海。 匯嘉國際投資是在香江注冊的企業,但事實上它的總部已經搬到了深海,香江那邊只保留了一個辦事處級別的殼子。 田思純對于胡楊的建議很認可,她也想回去看看。之前是因為想讓小逸飛盡快適應京城的環境和生活,所以才這么久都沒有動地方。 國慶大假到來之際,胡楊一家三口,帶著吳馨慧等人,乘坐公務機返回了深海。 田思純和小逸飛回來只算是度假,因為在假期結束之前,他們就又要回到京城,畢竟小家伙要上課嘛。 胡楊不會這么著急,他會多呆一段時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