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守策-《鐵血殘明》
第(1/3)頁
縣衙的退思堂中,楊爾銘獨自走來走去,年輕的小臉上掛著些不屬于這個年齡的憂慮。
龐雨和孫先生進入堂內,楊爾銘一見龐雨,露出如釋重負的神色。
他馬上從茶幾上拿起一份公文遞給龐雨,“這是潛山縣發來的移文。”
龐雨粗略的看了一下,上面寫明從英山方向出現部分流寇,山里有山民出山,說掃地王已占據英山。
大部分都是些傳聞,潛山縣并未抓獲任何流寇,但確有衙役到沿山地區查看了被搶掠的地區,有少量百姓被殺,消息仍然是非常模糊。
這類移文是用于同級機構的公文,潛山縣肯定是往安慶府告警的同時,往周圍州縣進行了預警,已經算是厚道的了。
因為潛山的移文也提到,太湖和宿松方向也有流寇活動,而太湖和宿松就沒有向桐城發出預警。
最讓龐雨頭痛的,是桐城縣衙沒有任何地圖,他連英山在哪里都不知道,潛山的位置在安慶幾個縣的中間位置,北部靠近大別山區,從潛山經官道往東北方,就是桐城了。
龐雨只是從潛山的移文推斷,英山就在大別山區里面。
這與龐雨目前的印象有些出入,他一直認為流寇全部是高度機動的輕騎兵,應該更習慣于驅馳平野,而不是在大別山的莽莽群山里面鉆山溝。
如果移文說的情況屬實,就是說流寇確實進了山,要從河南橫穿大別山進入安慶府,春季的警訊也是在這個方向。
上次王公弼過江之后,張國維一直憂慮安慶,便命令潘可大留駐在安慶府城,但也就只是府城有備,其他的宿松、潛山、太湖、桐城是沒有任何軍隊駐防的,附近的幾個縣也沒有任何團練。
流寇與安慶已近在咫尺,以龐雨那點可憐的歷史知識,自然不會知道這些流寇何時會進入江北一帶,他以前對這些人的印象好像都是紀律嚴明,專門對付地主的感覺,但這么長時間以來,聽到的傳聞和周圍人的反應看,恐怕不是那么回事。
孫先生閉起眼道:“兩三年前,流寇尚只癬疥之疾,崇禎六年之后,烽煙處處無處不被兵,流寇之亂大矣。
中原四通之地,流寇若是回山西陜西,我們自然不用理會,北直隸重兵云集,流寇不敢去,河南、兩淮、湖廣,則皆可慮。
我安慶之地,居于湖廣與兩淮通衢之地,流寇無論從湖廣至兩淮,或自兩淮至湖廣,皆要經桐城。”
楊爾銘皺起眉,一副少年老成模樣,“為官地方,首要地方安靖,兵伍器械絕非旦夕可備,流寇已近在咫尺,我等必須立刻作好預備。
縣衙中知兵之人,以龐班頭為首,是以先找你來商議,壯班如今可堪一用?”
龐雨心頭一抖,他上次是靠著下藥平亂,無故得了個知兵的名聲。
但龐雨還有點自知之明,群毆和打仗還是有區別的。
現在壯班或許對付黃文鼎這類人夠了,但要對付流寇,恐怕還差得遠。
“壯班草創,人丁器械都不齊整,連被服也未配備,士氣難稱高昂。
不過只要大人要調遣,壯班一定全力以赴。”
楊爾銘和孫先生對望一眼,龐雨說得好聽,實際上意思很明顯了,就是壯班不堪用。
楊爾銘也覺得有些強人所難,壯班才交給龐雨十天,神仙也練不出強兵來。
孫先生見有些冷場,便開口說道,“守城最利為火藥,眼下要先買些火藥備用。”
“孫先生高見,火藥為必不可少之物。
小人這里也有個思量,此等大事,必先謀而后行。
守御不外人丁器械,策略卻要在此之前。”
龐雨不愿討論細節,他偷眼看看楊爾銘的神情后,低聲對他問道,“守御是以縣城為重,還是縣界為重,如此才好根據策略準備人丁器械。”
楊爾銘兩人默然片刻,作為一縣之長,自然該守境安民,但桐城地域廣闊,雖然南有長江西有大別山,但西南、東北都無險可守,北方的北峽關雖是一要地,但不能完全截斷道路,流寇一樣可以繞行通過,誰也不會相信靠北峽關巡檢司的弓兵便能守住關口。
要抵擋流寇,不讓他們進入桐城縣界,需要強大的野戰力量才能做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山县|
阿拉善盟|
湖口县|
石泉县|
托克托县|
揭西县|
泸州市|
宜黄县|
汾西县|
江达县|
富源县|
莱州市|
沁源县|
安塞县|
厦门市|
元谋县|
兴城市|
四会市|
屏边|
临朐县|
勐海县|
汉中市|
灵丘县|
永城市|
敦化市|
林甸县|
阿图什市|
忻州市|
卢氏县|
乌鲁木齐县|
泸定县|
镇坪县|
关岭|
云阳县|
如东县|
红河县|
伊宁市|
前郭尔|
东光县|
宣化县|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