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反攻(四)-《踏天無痕》


    第(1/3)頁

    鄭季石、嵇元烹、鳩真,是陳海欽點扶持的南詔新三大佬。

    鳩真統領魔血三姓十數萬子弟,手下有天位真君一人、道胎境五十余人、道丹境子弟四百余人,實力可以說比嵇氏還強出一倍,但除了麾下子弟都有魔族血脈外,鳩真因為當年貪生怕死,甘為虞安老魔作為都天魔印的器靈奴役了數千年,這使得他在天南討魔軍中的地位也最為尷尬,根基上也是最為不穩。

    特別是三姓子弟內部也充滿著諸多糾纏不清的矛盾,對鳩真這個老祖,也充滿復雜的情緒。

    北陵軍、東征討魔軍、玄元軍都沒有動靜,而魔族主力已經南下,可以兩三個月后,魔族的前鋒兵馬,就能殺到泯山下——沒有足夠的支持,天南討魔軍不敢隨便從鎮元山出動,以免被魔兵主力包抄,但除了在鎮元山的天南討魔軍主力外,南詔在泯山一線組織了兩百萬兵馬,戰斗力實在是稀疏平常得很,可能都擋不住魔族前鋒兵馬的進攻。

    鳩真趕到太華山,得知陳海人不在太華山,去了萬濤河北岸的武侯嶺,又緊趕慢趕到武侯嶺去見陳海,不曾想陳海前腳剛離開武侯嶺,又去陵州了。

    武侯嶺曾經北線魔兵占據的一個據點,但此時陰煞魔瘴盡去,山谷之間盡是紅花綠樹,再度呈現萬紫千紅的人間氣象。

    武侯嶺北面就是一度赫赫有名的天鶴川,是海東大陸最大的幾座淡水湖之一,承接紫柏山東麓、大金山南麓的溪河流水,方圓萬里,煙波浩淼,湖中靈島無數,則是天鶴宗的山門所在,一度淪喪魔族之手,此時也盡皆恢復。

    鳩真能看到天鶴川到武侯嶺之間的幾條主要河流上,數以十萬計的匠工,正架設一座座巨大的鐵橋,將從紫柏山東麓延伸出來的馳道,不斷往東部荒原延伸,將在反抗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座座折沖都尉府,連接起來。

    鳩真也能看到這些馳道,正被大量坐著馬車東遷的凡民充塞著。

    差不多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凡民,沿著一道道往東部荒原延伸的馳道,進入新建的人族定居點,建造屋舍、開墾荒地而安頓下來生兒育女。

    這些曾經是人族棲息繁衍的地區,因為魔劫,在短短二三十年間就徹底的淪為荒原魔域,依賴六百多處折沖都尉府,顯然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這些地區的人族元氣。

    另一方面,北陵在戰時涌入太多的難民,荊山會戰之后,北陵境內里就沒有什么戰事發生,人口每年以2、3%的高增漲迅速膨脹起來,但能耕種的土地卻是有限的,還要確保有大量的靈山大川保留下來,能蓄養靈草靈藥、牧養靈獸靈禽。

    因此,陳海簽約東部荒原大開發令,除了特定擁有靈脈的山川峰谷外,所有東遷凡民,在沿途各個定居點都能獲得三五百畝不等的田地,甚至還在東遷途中,還將由沿途新設的府縣供給口糧、耕種的谷物種子……

    從隆慶十年起,每年都有兩三千萬的民眾自發的穿過紫柏山東進,進入各個定居點安置下來,差不多是北陵軍直接組織遷徙人數的六七倍之多。

    除了牛馬車外,在東遷的人流里,鳩真還不時能看到以往僅有軍中才得編制的輪式輜重車,載著人及拖家帶口的行囊東進。

    相比較天南國、越國一年造十萬八萬輛輜重車,只能勉強滿足軍中的消耗,北陵輜重車年產量早在隆慶十年就超過一百萬輛,而且以風陣匣為基礎制造的輕型輜重車,十之八九都主要是向民間供應,以致未宗閥世族出身的凡民家庭,擁有一輛天機車在北陵已經不算是什么奇聞了。

    這主要也是得益于北陵這十幾二十年間培養出一大批的寒族匠師,使得風陣匣等黃級天機部件的煉制,不再成為限制天機戰械大規模推廣的瓶頸。

    得知陳海前腳離開武侯嶺,去了陵州,鳩真也只能往陵州趕。

    由于對陰魂嶺備戰的緣故,太華山、丹霞渡、武侯嶺皆有重兵駐扎,兼之往雍京、滕王山、雁蕩山、鎮元山輸送物資,陵州也是最重要的中轉站(另兩大中轉戰乃天水跟海陵),陵州此時的繁華,原超常人的想象。

    趕到陵州,鳩真恍然誤以為來到四五千年前的雍京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昌市| 环江| 北海市| 镇宁| 蛟河市| 乐陵市| 河池市| 沁阳市| 泰宁县| 宁武县| 昂仁县| 孝感市| 建湖县| 合阳县| 堆龙德庆县| 永川市| 莆田市| 垣曲县| 封丘县| 大化| 南京市| 永康市| 牟定县| 珲春市| 东城区| 沈丘县| 西青区| 宁国市| 同德县| 如皋市| 忻城县| 广安市| 伊通| 常山县| 汪清县| 额尔古纳市| 朝阳县| 大同市| 大安市| 裕民县|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