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說說看。”趙桓非常感興趣的問道。 大宋朝臣們這個一反常態的樣子,趙桓還真沒見過。 沒事就喜歡唾沫星子糊皇帝臉的文臣們,趙桓不斷的加強著軍卒待遇的時候,居然沒有札子制止自己的行徑,其背后的動機,值得趙桓了解。 他一直以為眼下大宋的主要矛盾,就是日益恢復本來地位的大宋軍卒和士大夫階級的利益沖突。 趙桓深深的感覺到了這種利益沖突帶來的后果,向趙佶進言復政、匯英樓鬧鬼、針對李清照的種種言論和札子,這一切都是矛盾的具現。 但是在如此激烈的利益沖突之下,士大夫階級,居然不通過正常手段上諫議事,而且一本都沒有。 這太反常了。 李綱恭恭敬敬的說道:“官家自登基以來,北驅蠻夷,收復云中、燕京、遼東,其武功震世,自然天下歸心。” “少說點那些虛頭巴腦的。”趙桓不耐煩的說道。大宋朝臣們說話這個腔調,他就不喜歡。 上諫就上諫,整一堆漂亮話,天天聽,耳朵都起繭子了。 李綱一臉疑惑的說道:“臣說的就是實話呀,這民心軍心向君,走卒商販都知道的事呀,官家給軍卒們田糧,活的有個人樣,軍民自然感恩戴德,人人為君赴死毫無猶豫,不是天下歸心,又是什么?” 趙桓無奈的點了點頭,他說不過李綱,岔開話題說道:“不論心,人心隔肚皮,誰能說得準。” 李綱笑著說道:“不論心的話,軍隊的軍糧就是朝堂,或者說官家控制軍隊最直接,也是最厲害的手段,倘若不統收統支,將糧錢留在地方,看似節省了運輸消耗,卻容易埋下禍根。眼下永興軍路之事,就是個麻煩。” 趙桓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永興軍路,楊家、折家、種家盤根交錯,在趙桓未曾登基時候,就已經從隴右都護府開鹽池以求自立。 種師中還活著,自然是風平浪靜,但是趙桓也不敢調動他們。當初孫翊聽調不聽宣,時至今日依舊是個問題。 大宋官軍打西夏,得從河東路走云中路、河套打西夏,永興軍路軍頭林立。 李綱笑著繼續說道:“官家常說,人心經不住考校,就壓根不要去嘗試考校。倘若不統收統支留在地方,讓軍卒自我營田,那就是在考校軍將之忠心。” “也正是這個道理,軍卒們的糧食補給都來自于朝堂,自然這軍隊是我大宋的軍隊,是官家的軍隊,不是其他人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