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韓昉現在成為了金國的統領之一。 雖然因為金國改制,勃極烈的制度,正在逐步被中原王朝的官階所代替,但是依舊是一個極其尊崇而且不可替代的官階。 趙桓給了韓昉詔命,代天子牧守百姓。 這道詔書,就是韓昉以后在金國做事的依仗。 宇文虛中的艱難,趙桓詳細了解過,而大宋的價值觀也導致宇文虛中一輩子都要背負貳臣這個罵名。 趙桓不能讓韓昉回到大宋的時候,再背上一個三姓家奴的稱呼。 他給了韓昉,大義。 悲劇上演一次就夠了,自己一點教訓都不吸取,才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連趙英都認為韓昉是一個三姓家奴,可想其他人的想法。 趙英笑瞇瞇的說道“官家,岳將軍已經行至天德州,昨天剛傳來了軍報?!? “要不說這馳道就是好用呢,從來州到山海關只用了小半天的時間,從山海關到燕京,再到大同,只有了三天不到的時間?!? “而從大同府到河套卻需要十幾天,造的時候嫌貴,用的時候才知道這么方便。” 趙英把這個貴字咬的很重。 趙桓看著趙英問道“你還在心疼當初大同府到奉圣州軍堡的馳道,內帑墊付的那五百萬貫銀錢對吧。” 趙英就是一個掉進錢眼里的人,他一瞇眼,趙桓就知道他又在說當初之事。 趙桓墊付的啟動資金,修建的大宋第一條馳道,由大同府到奉圣州。 本意是互為犄角,攻守有據,防備金人南下攻打奉圣州,大同府好進行馳援。 現在金人被全面趕出了遼陽府,這條馳道就變成商路。 但是趙桓內帑墊付的這筆錢,到現在國帑都沒還回來。 趙英不管用什么理由提起這條路,總是想著把這筆錢要回來,這都三年了,國帑依舊沒有還錢的意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