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仁忠顯然是一個合格的將領,攻城的節奏非常的穩當,從試探到大規模攻城,到圍城都做的滴水不漏。 但是這城,太難打了! 守城的不僅僅是城墻上的士兵,還有無數的百姓,參與到了守城之中。 熬煉猛火油、搓制弓弦、維持城內秩序、搬運守城器械、拆房等等與守城相關的事物,西夏的百姓切實參與其中。 而且在張孝純的調度下,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 李仁忠啃了五六天之后,終于確定靠猛攻,無法攻陷這座城池之后,他選擇了圍而不攻。 然后縱兵劫掠! 張孝純對此已經見怪不怪了,兵匪一家才是常態,和岳家軍一樣的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軍隊才是少之又少。 縱兵劫掠,亦兵亦匪才是常態。 百姓并沒有訓練過殺人技巧和戰陣,沒有成規模的進行過作戰,兵匪劫掠的時候,他們壓根沒有什么抵抗的能力。 張孝純無力阻止西夏人縱兵劫掠,他能夠調度整個城池的百姓,協防已經竭盡全力了。 而呼延通皺眉,看著西夏人天天在城門之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進進出出,每次都能帶回很多車的財貨,還能帶回很多的人丁。 這些人丁會被西夏人驅趕做敢死隊攻城。 張孝純雖然明白這是常態,但是依舊忿忿的說道“他們總有一天會遭天譴的!” “你是說官家吧。”呼延通吐出了口中的草棒。 官家是天子,遭天譴自然是官家的責罰了。 愛民如子一直是士大夫們當了官以后的最高追求。 如果能在為官一方,離任的時候,得到一塊褒匾,在當地被百姓立一塊褒碑,在被當地人夾道歡送,依依不舍,那就是最高的贊譽了。 張孝純雖然是個膽小的人,但他也有過這樣的奢望。 他很快的搖了搖頭,將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甩出了腦海,眼下最緊要的是守住城池。 城內的糧食如果平均分配,絕對夠守到明年開春的時候,可是整個五原城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能坐吃山空。 張孝純臉上帶著苦笑,他陷入了回憶之中,當初在太原城的忐忑和不安,再次的籠罩了他。 他是一個兩手不沾陽春水的讀書人。 他本能的畏懼刀兵,可是現在他卻有不得不面對這些,他很恐懼。 但是他又想要面子。 太原那一筆實在是太不光彩了。 青史有時候實在是過于殘忍。 青史會明明白白的將自己想要投降,和威逼之下守城寫的明明白白。 青史同樣會記錄自己這次守城的功績吧。 而且這一次是西夏人啊! 被大宋軍隊連續兩次登都城拜訪,西夏軍看到岳字旗,就望風而逃的軍隊! 投降金人的話他心里還能安慰自己,金人當時比宋人軍隊要強!那是不爭的事實。 直到現在金人雖然在戰略上走進了守勢,但是其驍勇,依舊是大宋軍隊頭疼的問題。 天德州之戰,大宋大獲全勝,但是金人面對必死局面突圍時的決絕,依舊震人心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