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桓這幾天悟出了一個道理,自己反復被趙英、黃彥節誤會的原因,是一直沒有皇子誕生,這件事是朝臣們誤會的關鍵。 趙桓已經深刻的了解到了朝臣們,為何會誤會自己,因為宇文虛中和李綱的札子里,稱呼趙諶為殿下或者說是元子。 元子出自《尚書·微子之命》,意思是皇帝的嫡長子。 太子的稱呼已經不適合趙諶了。 證明朝臣們已經不再視趙諶為合法的繼承人,這也怪不得趙諶,當時局面他一個小孩子能做什么? 但是朝臣們依舊以元子稱呼趙諶,已經顯而易見,官家年富力強的歲數,應該廣開后宮,多生幾個皇子,更多的選擇。 “朕已經很努力了,可是生孩子這件事真的是緣分。你們不要再往朕的宮里塞人了。”趙桓對著趙英嚴肅的說道。 趙英用力的點了點頭,點頭說道“保證這是最后一個了。” 曹嫻最后還是進了宮,汴京那邊老太監和老宮女們已經到了燕京,教導曹嫻,大宋的規矩。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能后宮干政,這是大宋的慣例,趙桓認為很有必要。 對于曹嫻,趙桓發誓并不是因為曹嫻的身段好,才讓其進宮,完全是因為宇文虛中勸諫。 曹嫻不僅僅是一個西夏的王妃,還是一個梁家人。 這一點極為重要。 興州、定州、懷州、永州、涼州、甘州、肅州、瓜州、沙州河西九洲,以及六左監軍司,這背后是一分極為豐厚的嫁妝。 趙桓最后還是被宇文虛中勸說,將曹嫻接進了宮,這代表了一種態度,接納了梁家人,分化西夏。 一個皇帝,也會有自己的無奈,并非隨心所欲,分化和弱化自己的敵人,不擇手段。 “那接張婕妤到燕京嗎?”趙英品了品趙桓的話,問道。 “算了,你還嫌這內宮不夠亂嗎?”趙桓搖頭,打開了來自鎮州的軍報。 大宋和蒙古諸部的第一次碰撞。 以死掉了三千契丹人的老弱為試探,大宋展示了自己的武力和軍備,克烈祿汗退居漠北為結果,擺在了自己的面前。 岳飛再一次用開掛一樣的實力,證明了挑戰他的人,都是憨憨。 趙桓批準了榷場的申請,并且在鎮州四州和靜邊城建立榷場。 這樣李師師的羊毛生意,就一下子擴充到了漠北。 當然其他的貿易也會有大量的盈利。 其他的條件,趙桓就當沒聽見。 正如岳飛判斷的一樣,窮兵黷武這件事,真的干不得,雖然大宋有自己的優勢,但是趙桓卻深知民生凋零的可怕。 那是一環崩潰全線崩潰的恐怖后果,而且現在的長達百年的降溫,迫使趙桓只能選擇精兵的方式。 所以趙桓同意了祿汗的提議,代表著大宋和克烈部僅僅是,互相接觸一下,各忙各的。 就像兩頭猛虎一樣,互相試探了一番,然后收齊了自己鋒利的爪牙,繼續在各自的領地內,加強自己的實力,等到哪一天再無忍下去的時候,互相打的你死我活。 第(1/3)頁